骨密度檢測報告單主要關注T值和Z值兩個核心指標,結合臨床病史綜合評估骨質疏松風險。T值反映與健康青年人群的骨量差異,Z值則對比同齡人骨量水平。
報告單中T值是診斷骨質疏松的關鍵指標。T值大于-1屬于正常范圍,T值在-1至-2.5之間提示骨量減少,T值低于-2.5可診斷為骨質疏松。Z值主要用于兒童、青少年或50歲以下人群的評估,Z值低于-2需警惕繼發(fā)性骨質疏松可能。部分報告會標注骨折風險預測工具FRAX評分,該數(shù)值結合年齡、性別等參數(shù)計算未來十年髖部骨折及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概率。報告單通常包含腰椎、股骨頸或全髖等不同部位的測量數(shù)據(jù),其中股骨頸和全髖的測量結果對髖部骨折預測更具參考價值。
查看報告時需注意測量設備的校準標識,不同品牌設備數(shù)據(jù)可能存在差異。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標準檢測方法,定量CT檢測結果不能直接與DXA數(shù)值比較。部分醫(yī)院會標注骨密度變化的百分比,需結合既往檢測結果判斷進展趨勢。特殊人群如肥胖患者、脊柱畸形者可能出現(xiàn)測量誤差,需結合其他臨床檢查綜合判斷。
建議檢測后攜帶完整報告單至內分泌科或骨質疏松??凭驮\,醫(yī)生會根據(jù)骨密度值、骨折史、用藥情況等制定個性化防治方案。日常注意保證鈣和維生素D攝入,進行適度負重運動,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等危險因素。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建議定期復查骨密度,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高危人群需縮短復查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