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物理療法,適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等引起的頸部疼痛、頭暈等癥狀。牽引可通過減輕椎間盤壓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癥狀,但需嚴格遵循醫(yī)生指導操作。
頸椎牽引通過機械力拉伸頸椎間隙,能有效減輕椎間盤對神經(jīng)根的壓迫。對于神經(jīng)根受壓導致的放射性手臂麻木或疼痛,牽引可擴大椎間孔容積,緩解神經(jīng)根刺激。牽引過程中頸部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少炎癥因子堆積。臨床常用坐位或臥位牽引,重量一般從3-5公斤開始逐步增加,每次持續(xù)15-30分鐘。牽引后可能出現(xiàn)短暫頸部乏力感,屬于正常生理反應。
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進行牽引需格外謹慎,不當操作可能加重椎動脈扭曲。嚴重脊髓型頸椎病、頸椎腫瘤、骨折或骨質疏松患者禁止牽引。牽引過程中出現(xiàn)頭暈加重、四肢麻木等異常需立即停止。家庭使用充氣式頸托牽引器時,壓力值不應超過醫(yī)生建議范圍。部分患者牽引后可能出現(xiàn)惡心、心慌等自主神經(jīng)反應,與牽引角度或力度不當有關。
進行頸椎牽引前需完善X線或MRI檢查排除禁忌證。急性頸肌勞損者應先冷敷緩解炎癥,48小時后再考慮牽引治療。牽引期間應配合頸部肌肉鍛煉,如等長收縮練習,避免肌肉萎縮。睡眠時使用頸椎枕維持生理曲度,避免長時間低頭玩手機。若牽引2周后癥狀無改善,需重新評估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