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物理治療、藥物治療、中醫(yī)理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骨質增生通常與關節(jié)退行性變、長期勞損、代謝異常、遺傳因素、外傷等因素有關。
減輕關節(jié)負荷是基礎干預措施,體重超標者需控制飲食熱量并增加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避免長時間保持蹲跪姿勢或爬樓梯,使用手杖分擔下肢壓力。日??蛇M行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如直腿抬高,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注意防寒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加重關節(jié)疼痛。
超短波治療通過高頻電磁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每次15-20分鐘。超聲波治療利用機械振動效應促進炎癥吸收,需配合耦合劑使用。體外沖擊波適用于跟骨骨刺,能緩解筋膜附著點疼痛。紅外線照射可每日進行1-2次,注意保持30厘米安全距離。關節(jié)功能訓練需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包括等長收縮練習。
塞來昔布膠囊屬于COX-2抑制劑,適用于中重度疼痛伴胃腸道風險患者。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可促進軟骨基質合成,需連續(xù)服用3個月以上。雙醋瑞因膠囊通過抑制白介素-1減緩軟骨降解。局部疼痛可使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外涂。嚴重病例可關節(jié)腔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每周1次,5次為療程。
針灸取穴以阿是穴為主,配合陽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留針20分鐘。艾灸適用于寒濕型患者,隔姜灸效果更佳。中藥熏蒸常用桂枝、紅花等藥材,水溫控制在40-45℃。推拿手法以滾法、揉法為主,避免暴力扳動關節(jié)。中藥內服需辨證施治,腎虛型可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關節(jié)鏡清理術適用于伴有游離體或半月板損傷者,創(chuàng)口僅5毫米。截骨矯形術用于力線異常的早中期膝關節(jié)病變。單髁置換術保留健康關節(jié)結構,適合局部軟骨磨損。全關節(jié)置換是終末期病變的最終解決方案,假體使用壽命約15-20年。術后需進行6-8周系統康復訓練恢復關節(jié)功能。
骨質增生患者日常應選擇平底軟質鞋,避免穿高跟鞋。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每日飲用300毫升牛奶。關節(jié)疼痛發(fā)作期可局部熱敷,溫度不超過50℃。建議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測,骨質疏松患者需同步抗骨質疏松治療。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影響睡眠時,應及時至骨科或康復科就診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