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性椎體骨軟骨病可通過生活干預、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支具固定、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少年性椎體骨軟骨病可能與遺傳因素、脊柱負荷過重、創(chuàng)傷、內分泌異常、骨骼發(fā)育不良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背部疼痛、活動受限、脊柱側彎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減少脊柱負重活動,避免劇烈運動如舉重、跳躍等。保持正確坐姿和站姿,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適度進行游泳、慢跑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刂企w重以減輕脊柱負荷,每日補充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西藍花。
采用熱敷緩解肌肉痙攣,每次20分鐘,每日2次。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脊柱牽引治療,每周3次。低頻脈沖電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配合超聲波治療促進軟骨修復。定制個性化康復訓練方案,重點加強核心肌群穩(wěn)定性訓練。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存在明顯骨質疏松時需補充碳酸鈣D3片、阿法骨化醇軟膠囊。對于嚴重疼痛可短期使用鹽酸曲馬多片,合并肌肉痙攣者可配合甲鈷胺片營養(yǎng)神經(jīng)。所有藥物均需嚴格遵循醫(yī)囑使用。
中度脊柱畸形患者需定制矯形支具,每日佩戴18小時以上。波士頓支具適用于胸腰段病變,密爾沃基支具適合上胸椎受累者。每3個月復查X線調整支具壓力點,配合呼吸訓練防止肺功能受限。支具治療需持續(xù)至骨骼成熟,通常需要2年時間。
嚴重脊柱側彎超過40度或出現(xiàn)神經(jīng)壓迫癥狀時,需考慮后路脊柱融合術。青少年患者可采用生長棒技術保留生長潛能,嚴重椎體畸形需行截骨矯形術。術后需佩戴硬質支具3個月,逐步進行康復訓練恢復脊柱活動度。手術并發(fā)癥包括內固定失效、假關節(jié)形成等。
患者應保證每日攝入800毫克鈣元素和400國際單位維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綠色蔬菜。睡眠時選擇硬板床,避免使用過高枕頭。每半年復查脊柱X線監(jiān)測病情進展,青春期患者需密切觀察生長突增期的脊柱變化。出現(xiàn)新發(fā)疼痛或活動障礙加重時需及時復診,不可自行調整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助于維持脊柱穩(wěn)定性,但需避免對抗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