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g/24hr);②血漿白蛋白">
腎病綜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其診斷標準是:①大量蛋白尿(>3.5g/24hr);②血漿白蛋白<30g/L;③水腫;④高脂血癥。前兩條為診斷的必備條件。NS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本文的藥物治療主要針對原發(fā)性NS。
(一)對癥治療
1.低鹽飲食:水腫時應低鹽(<3g/d)。
2.利尿消腫:
①噻嗪類利尿劑:適用于輕度浮腫病人,常用氫氯噻嗪一次25mg,一日3次,長期服用應防止低鉀、低鈉血癥。
②潴鉀利尿劑:適用于低鉀血癥,常用螺內(nèi)酯一次20mg,一日1~2次;或氨苯蝶啶一次50mg,一日1~2次。單獨使用利尿作用不顯著,可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長期使用需防止高鉀血癥,對腎功能不全病人應慎用。
③袢利尿劑:適用于中、重度水腫病人,常用呋塞米一日20~120mg,或布美他尼一日1~5mg,分次口服或靜脈注射。應用袢利尿劑時需謹防低鈉血癥及低鉀、低氯血癥性堿中毒。
④右旋糖酐或代血漿:常用不含鈉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漿(706代血漿,分子量2.5萬~4.5萬),一次250~500ml靜脈滴注,隔日1次。后加袢利尿劑可增強利尿效果。但對少尿(一日尿量<400ml)病人應慎用或避免使用。NS病人利尿要避免過度和過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傾向,誘發(fā)血栓、栓塞并發(fā)癥。
3.減少尿蛋白:ACEI或ARB有不依賴于降低全身血壓的減少尿蛋白作用,應用其降尿蛋白時,劑量一般應比常規(guī)降壓劑量大,才能獲得良好療效。血容量嚴重不足或應用強利尿劑后應慎用,以免誘發(fā)急性腎功能不全。
(二)抗炎及免疫抑制治療
1.糖皮質激素:激素可以通過抑制炎癥反應、抑制免疫反應、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影響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等綜合作用而發(fā)揮其利尿、消除尿蛋白的療效。使用原則和方案一般是:
①起始足量:常用藥物為潑尼松一日1mg/kg,口服8周,必要時可延長至12周;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病人應延長至3~4個月。
②緩慢減量:足量治療后每2~3周減原用量的10%,當減至20mg/日左右時癥狀易反復,應更加緩慢減量。
③長期維持:最后以最小有效劑量(10mg/日)再維持半年左右。可采取全日量頓服或在維持用藥期間兩日量隔日一次頓服,以減輕激素的副作用。水腫嚴重、有肝功能損害或潑尼松療效不佳時,可更換為潑尼松龍(等劑量)或甲潑尼龍(4mg甲潑尼龍相當于5mg潑尼松)口服或靜脈滴注。地塞米松半衰期長,副作用大,現(xiàn)已少用。
根據(jù)患者對糖皮質激素的治療反應,可將其分為“激素敏感型”(用藥8~12周內(nèi)NS緩解)、“激素依賴型”(激素減量到一定程度即復發(fā))和“激素抵抗型”(激素治療無效)三類,其各自的進一步治療有所區(qū)別。
長期應用激素的患者可出現(xiàn)感染、藥物性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副作用,少數(shù)病例還可能發(fā)生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需加強監(jiān)測,及時處理。
2.免疫抑制劑這類藥物可用于“激素依賴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協(xié)同激素治療。若無激素禁忌,一般不作為首選或單獨治療用藥。
(1)環(huán)磷酰胺是國內(nèi)外最常用的細胞毒藥物,在體內(nèi)被肝細胞微粒體羥化,產(chǎn)生有烷化作用的代謝產(chǎn)物而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應用劑量為一日2mg/kg,分1~2次口服;或一次200mg,隔日靜脈注射1次。累積量達8~10g后停藥。主要副作用為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損害,并可出現(xiàn)性腺抑制(尤其男性)、脫發(fā)、胃腸道反應及出血性膀胱炎
(2)環(huán)孢素選擇抑制輔助性T細胞及細胞毒效應T細胞,已作為二線藥物用于治療激素及細胞毒藥物無效的難治性NS。常用量為一日3~5mg/kg,分2次空腹口服,服藥期間需監(jiān)測并維持其血濃度谷值為100~200ng/ml。服藥2~3個月后緩慢減量,療程半年至一年。副作用有肝腎毒性、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多毛及牙齦增生等。停藥后易復發(fā)是該藥的不足之處。
(3)麥考酚嗎乙酯(mycophenolatemofetil,MMF)在體內(nèi)代謝為霉酚酸,后者為次黃嘌呤單核苷酸脫氫酶抑制劑,抑制鳥嘌呤核苷酸的經(jīng)典合成途徑,故而選擇性抑制T、B淋巴細胞增殖及抗體形成達到治療目的。常用量為一日1.5~2g,分2次口服,共用3~6月,減量維持半年。近年一些報道表明,該藥對部分難治性NS有效,相對副作用較少。盡管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前瞻性對照試驗的研究結果,但已受到重視。因其價格較高,目前仍作為二線用藥。已有偶見嚴重貧血和個例(多見于腎功能損傷者)應用后導致嚴重感染的報道,應引起足重視。
(4)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稱FK506,為具有大環(huán)內(nèi)酯結構的免疫抑制藥物。該藥物和體內(nèi)FK506結合蛋白(FKBPs)相結合形成復合物,抑制鈣調(diào)磷酸酶(calcineurin),從而抑制T細胞鈣離子依賴型信息傳導,抑制細胞毒性淋巴細胞的生成。該藥物作為強抗排異藥物,用于肝、腎等器官移植患者。國內(nèi)己試用于難治性NS,常用誘導劑量為一日4~6mg,分2次空腹服用,持續(xù)半年;常用維持劑量為一日2~4mg,分2次空腹服用,維持時間為半年。血液濃度應維持在5~10ng/ml。至今無大規(guī)模病例治療NS的循證醫(yī)學結果,但初步的治療結果巳顯示良好的降尿蛋白療效。盡管其副作用相對較輕,但可引起感染、消化道癥狀(如腹瀉、惡心、嘔吐)、肝功損害、高血糖和神經(jīng)毒性(如頭痛、失眠、震顫)等不良反應,予以重視。
(5)雷公藤總苷一次10~20mg,一日3次口服,有降尿蛋白作用,可配合激素應用。國內(nèi)研究顯示該藥具有抑制免疫、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增生的作用,并能改善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主要副作用為性腺抑制、肝功能損害及外周血白細胞減少等,及時停藥后可恢復。本藥毒副作用較大,甚至可引起急性腎衰竭,用時要小心監(jiān)護。
(6)其它:也有關于應用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來氟米特等細胞毒藥。
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應用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減少不良反應和用盡量小的劑量達到盡可能大的療效。糖皮質激素應用方式、劑量及時間和免疫抑制劑的選擇應根據(jù)患者NS的病因、腎活檢病理類型、臨床特點(如腎功能、尿蛋白等)、年齡等主要因素掌握。
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是一種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和高脂血癥為特征的兒童腎臟疾病,屬于腎小球疾病范疇。 1...
小兒腎病綜合征復發(fā)后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藥物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 小兒腎病綜合征復發(fā)可能與感染、用藥不規(guī)范、遺...
腎病綜合征患者需采用低鹽、低脂、適量優(yōu)質蛋白的飲食原則,同時控制水分攝入。飲食調(diào)整需結合病情嚴重程度、蛋白尿水平...
腎病綜合征通常可以治療,但需要根據(jù)具體病因和病情制定個性化方案。腎病綜合征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控制原發(fā)病、糖皮質激素...
腎病綜合征患者一日三餐可適量吃低鹽優(yōu)質蛋白食物如雞蛋白、西藍花、蘋果、燕麥片、鯽魚,也可遵醫(yī)囑使用呋塞米片、醋酸...
腎病綜合征可能由遺傳因素、免疫異常、感染、藥物或毒物損傷、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腎病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
腎病綜合征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具體與病理類型、治療反應及并發(fā)癥控制有關。腎病綜合征的預后主要受微小病變型腎病、膜性...
腎病綜合征患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病情控制效果與基礎腎功能狀態(tài)及治療及時性密切相關。多數(shù)患者經(jīng)規(guī)范抗病毒及腎...
腎病綜合征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變是腎小球濾過屏障損傷導致的蛋白尿。腎病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水腫...
腎病綜合征引起的腹水可通過限制鈉鹽攝入、使用利尿劑、補充蛋白、控制原發(fā)病、穿刺引流等方式治療。腎病綜合征可能由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