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及治療方式。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島β細胞被破壞導致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糖尿病則與胰島素抵抗和相對分泌不足有關。兩者在發(fā)病年齡、癥狀進展速度、并發(fā)癥風險等方面也存在差異。
1型糖尿病主要由遺傳易感性和環(huán)境因素觸發(fā)自身免疫反應,導致胰島β細胞進行性破壞,最終引起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2型糖尿病則與肥胖、缺乏運動等生活方式因素相關,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代償性下降,后期可能出現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
1型糖尿病起病急驟,常見于兒童青少年,典型癥狀包括多飲多尿、體重下降和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起病隱匿,多見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能僅表現為疲勞或無癥狀,部分患者以皮膚感染、視力模糊等并發(fā)癥為首發(fā)表現。
兩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但1型糖尿病通常檢測到胰島自身抗體如GADA、IA-2A等,C肽水平低下。2型糖尿病則常見代謝綜合征表現,如腹型肥胖、高血壓等,C肽水平正?;蚱?,自身抗體檢測陰性。
1型糖尿病需終身依賴胰島素治療,常用方案包括基礎-餐時胰島素或胰島素泵。2型糖尿病初期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和口服降糖藥控制,隨著病程進展可能需聯合胰島素治療,但通常保留部分內生胰島素功能。
1型糖尿病更易發(fā)生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fā)癥,微血管病變出現較早。2型糖尿病以大血管并發(fā)癥如冠心病、腦卒中等更為突出,但兩類糖尿病晚期均可出現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等慢性并發(fā)癥。
無論1型還是2型糖尿病,均需堅持血糖監(jiān)測、定期并發(fā)癥篩查和生活方式管理。1型糖尿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預防低血糖和酮癥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應重點控制體重和代謝異常因素。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接受規(guī)范化糖尿病教育,建立個體化的血糖控制目標和綜合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