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旁胸腔積液可通過抗生素治療、胸腔穿刺引流、胸腔閉式引流、胸腔內藥物注射、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肺炎旁胸腔積液通常由肺部感染、胸膜炎癥、免疫功能低下、腫瘤轉移、結核感染等原因引起。
肺炎旁胸腔積液多由細菌感染引起,需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鹽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治療需足療程使用,避免耐藥性產生。治療期間需監(jiān)測體溫、血常規(guī)等指標評估療效。
對于中等量以上積液或出現呼吸困難的患者,需行胸腔穿刺抽液。穿刺可緩解壓迫癥狀,同時獲取積液進行生化、細胞學及病原學檢查。操作需嚴格無菌,避免氣胸、出血等并發(fā)癥。抽液量一次不宜超過1000毫升,防止復張性肺水腫。
對于膿胸或反復積液患者,需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持續(xù)引流。引流管放置時間一般為3-7天,每日記錄引流量及性狀。護理需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有無氣泡逸出。拔管前需復查胸片確認肺復張,積液基本吸收。
對于膿胸或惡性胸腔積液,可在引流后胸腔內注射藥物。常用藥物包括注射用尿激酶溶解纖維蛋白粘連,順鉑注射液控制惡性積液生長。藥物注射后需變換體位使藥物均勻分布,注意觀察過敏反應。
對于慢性膿胸、包裹性積液或內科治療無效者,需考慮外科手術。手術方式包括胸腔鏡清創(chuàng)術、胸膜剝脫術等。術前需評估心肺功能,術后加強呼吸道管理。手術治療可徹底清除病灶,但創(chuàng)傷較大需嚴格掌握適應證。
肺炎旁胸腔積液患者治療期間需臥床休息,保持半臥位有利于呼吸。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證足夠優(yōu)質蛋白攝入幫助恢復。注意監(jiān)測體溫變化,咳嗽劇烈時可適當服用蜂蜜水緩解。恢復期可進行深呼吸鍛煉促進肺復張,但避免劇烈運動。定期復查胸片觀察積液吸收情況,如有胸悶加重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