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膿水可通過保持耳道清潔、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室成形術等方式治療。耳朵流膿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膽脂瘤型中耳炎、外傷性鼓膜破裂等原因引起。
使用無菌棉簽輕輕擦拭外耳道分泌物,避免用力掏耳或進水。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1-2次,水溫需接近體溫。沖洗后保持耳道干燥,可用吹風機低溫檔距耳朵20厘米吹干。若伴有瘙癢,可遵醫(yī)囑使用硼酸酒精滴耳液,但鼓膜穿孔者禁用。清潔時注意觀察膿液性狀變化,出現(xiàn)血性分泌物需立即就醫(yī)。
氧氟沙星滴耳液適用于細菌性外耳道炎,每日滴耳3次,每次4-6滴。使用前需將藥液清理干凈,滴藥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鐘。氯霉素滴耳液對革蘭陰性菌效果較好,但可能引起骨髓抑制需慎用。若出現(xiàn)耳部灼痛或皮疹需停藥。對于真菌性感染,需改用克霉唑滴耳液,療程通常需要2-3周。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對中耳炎常見致病菌覆蓋率較高,療程7-10天。頭孢克肟分散片適用于青霉素過敏患者,需注意可能引起腹瀉。嚴重感染可選用左氧氟沙星片,但18歲以下禁用。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避免與含鈣鎂制劑同服。若48小時癥狀無改善,需考慮更換抗生素或進行藥敏試驗。
適用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鼓室積膿,在表面麻醉下用穿刺針經(jīng)鼓膜后下象限抽吸膿液。術后需保持耳道干燥2周,避免用力擤鼻。可配合使用黏液溶解劑如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分泌物排出。穿刺后24小時內可能出現(xiàn)短暫眩暈,需臥床休息。若穿刺3天后仍有滲液,需考慮行鼓膜切開術。
針對膽脂瘤型中耳炎或頑固性穿孔,需在全麻下清除病變組織并修復鼓膜。術前需進行高分辨率CT評估病變范圍,術后使用硅膠支撐膜6-8周。常見并發(fā)癥包括味覺障礙和耳鳴,多數(shù)3個月內自行緩解。術后3個月需復查純音測聽,避免游泳和乘坐飛機直至醫(yī)生確認愈合。復發(fā)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手術或開放式乳突根治術。
耳朵流膿水期間應避免游泳、潛水等可能使耳道進水活動,洗澡時可用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睡眠時保持患耳朝上,使用抗菌枕套并定期更換。出現(xiàn)發(fā)熱、劇烈耳痛或面癱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時需急診處理??祻推诳蛇M行捏鼻鼓氣訓練幫助咽鼓管功能恢復,但急性感染期禁止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