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下間隙感染的癥狀主要有局部紅腫熱痛、張口受限、面部腫脹、發(fā)熱、淋巴結腫大等??粝麻g隙感染通常由牙源性感染、面部外傷、局部皮膚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
眶下間隙感染早期會出現眶下區(qū)皮膚發(fā)紅、腫脹,觸摸時有明顯疼痛和發(fā)熱感。炎癥反應導致局部血管擴張,組織液滲出形成水腫?;颊呖赡芤蛱弁从绊懨娌勘砬榛顒印V委熜枳襻t(yī)囑使用抗生素如頭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配合局部冷敷緩解癥狀。
感染擴散至咀嚼肌周圍時會引起張口困難,嚴重時僅能張開1-2厘米。這是由于炎癥刺激導致肌肉痙攣和軟組織水腫所致??赡馨殡S咀嚼疼痛和吞咽不適。治療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如注射用頭孢呋辛鈉,必要時需進行膿腫切開引流。
典型表現為患側面頰部明顯膨隆,皮膚緊繃發(fā)亮,可能波及眼瞼導致睜眼困難。腫脹范圍多從鼻翼旁延伸至顴骨下方。嚴重時可出現皮下波動感,提示膿腫形成。需及時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鈉等藥物控制感染,必要時行影像學檢查評估范圍。
患者體溫可升高至38-39攝氏度,伴隨寒戰(zhàn)、出汗等全身炎癥反應。血液檢查常見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發(fā)熱程度與感染嚴重性相關。治療需臥床休息,補充水分,遵醫(yī)囑服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退熱,同時加強抗感染治療。
常見頜下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觸痛明顯。這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表現。淋巴結直徑可達1-2厘米,質地較硬。隨著感染控制,淋巴結會逐漸縮小。治療期間可配合使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輔助治療。
眶下間隙感染患者應保持口腔清潔,使用生理鹽水漱口,避免擠壓腫脹部位。飲食宜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減少咀嚼動作。注意觀察體溫變化,如出現劇烈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謴推陂g避免劇烈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復。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和局部體征,直至感染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