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不等于低血壓,這是很多人都混淆的一個地方,這兩個疾病其實是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由于人們的不理解,所以出現了很多亂子。今天小編要未大家糾正一下有關這兩個疾病的不同,以下就是相關的資料。
貧血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總數減少或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量減少的一種綜合性病理狀態(tài)。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急性大出血時,患者不但貧血,血壓也會急劇降低。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如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造血不良性貧血以及感染性貧血等。
可造成貧血的感染性疾病包括:
急性傳染性肝炎、結核病、肺部化膿性疾病、胃腸疾患。特別是胃腸局部切除后,會影響人體對鐵和維生素B12的吸收,使人貧血?;悸?a target="_blank">腎炎、腎積水和先天性多囊腎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影響紅細胞生成,也會造成貧血。現代醫(yī)學研究證實,許多內分泌性疾病和結締組織性疾病,如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紅斑狼瘡等疾病也常合并貧血。
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也會發(fā)生貧血,比如婦女每次月經平均損失的血液約為90毫升,其中損耗制造紅細胞中血色素的鐵,每次可達30毫克。從月經初潮到絕經,丟失那么多的血液和鐵,若沒及時補充相應的營養(yǎng),貧血自然難免。另外,婦女懷孕期需提供300~500毫克鐵給胎兒,如沒有及時在飲食中補充鐵,也會導致孕婦貧血。嬰幼兒和兒童生長迅速,若偏食挑食,也易因營養(yǎng)不良缺鐵而貧血。
貧血一般較易發(fā)現,面色常是判斷有無貧血的一面鏡子。貧血的人不但面色蒼白,眼瞼和指甲也常是蒼白無光的。貧血有輕有重,也有一個發(fā)展過程。輕的多無明顯癥狀,有的人會出現頭暈、耳鳴、失眠、健忘、食欲減退。較重的則會出現浮腫、毛發(fā)干枯,甚至出現貧血性心臟病。當然,確定有無貧血和貧血的嚴重程度,最好還是到醫(yī)院檢查紅細胞總數和血紅蛋白含量。
低血壓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血壓長期低于90/60mmHg的情況,常見的有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前者主要見于體質較弱的女性和腦力勞動者。一般癥狀不明顯,但較重時會出現疲倦、頭暈、健忘,還可能出現心前區(qū)憋悶。
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低血壓,常在平臥、下蹲突然站起或長時間站立時出現,此時會出現眩暈等短暫性腦缺血癥狀。防治體質虛弱性低血壓要忌偏食,飲食要葷素搭配,應攝取含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多的食物。加強運動鍛煉能調整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從臥位、蹲位站起來時動作應緩慢。另外,體位性低血壓也可因多種疾病或藥物引起,如脊髓有病,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營養(yǎng)不良或因服用降壓藥不當及過量等。因此應去醫(yī)院查明病因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
無論是哪一種低血壓病人,都可以適當多吃些咸一點的食品,因為鹽能使血壓上升。每天多喝水、多運動能增加血容量,還可吃些桂圓肉、大棗、紅小豆等,不但能增加營養(yǎng),還有利于糾正低血壓。
由此可見,貧血與低血壓,其實是兩種不同的病。
以上就是關于辨別低血壓和貧血的區(qū)別,相信大家都能學到一些東西,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我們需要了解疾病,然后去準確的判斷疾病,方能對癥下藥,若混淆了疾病,服錯了藥的話,后果是很難想象的。最后小編感謝各位的閱讀。
孕婦貧血癥狀可能包括乏力、頭暈、面色蒼白以及心悸等表現。 孕婦貧血可能與鐵攝入不足、葉酸缺乏以及慢性失血等因素有...
孕婦貧血一般可以吃燕窩,但需注意適量食用并配合其他補鐵措施。 燕窩含有蛋白質、唾液酸等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
孕婦貧血可以遵醫(yī)囑使用硫酸亞鐵片、琥珀酸亞鐵片、富馬酸亞鐵片等藥物。 硫酸亞鐵片、琥珀酸亞鐵片、富馬酸亞鐵片均屬...
鐵粒幼細胞貧血可通過補充維生素B6、輸血治療、去鐵治療等方式改善。 鐵粒幼細胞貧血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鉛中毒等因...
貧血患者適量食用阿膠糕可能有一定輔助作用。阿膠糕含有鐵元素和蛋白質,有助于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阿膠糕由阿膠、...
頸椎壓迫神經、腦供血不足合并貧血的治療需結合病因采取綜合干預措施。 頸椎壓迫神經可能與頸椎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等...
貧血可能會導致臉色發(fā)黃。貧血時血紅蛋白減少,血液攜氧能力下降,皮膚黏膜供氧不足,可能出現面色蒼白或發(fā)黃。 貧血引...
哺乳期貧血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鐵劑、改善生活習慣等方式治療。 哺乳期貧血可能與鐵攝入不足、失血過多、吸收障礙等因...
貧血合并腦供血不足患者可適量食用豬肝、菠菜、紅棗等食物,也可遵醫(yī)囑使用復方硫酸亞鐵葉酸片、琥珀酸亞鐵片、維生素B...
孕婦貧血可能與鐵攝入不足、葉酸缺乏、維生素B12缺乏等因素有關。 鐵攝入不足是孕婦貧血的常見原因,孕期對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