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健康走路的要點 教您把走路變成“養(yǎng)生”
最好的運動非走路莫屬,老少皆宜,簡單又方便,易于堅持,并不會受到器械和場地等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走路也能帶來眾多好處,能降低患多種慢性病風險,包括高血壓、肥胖癥、抑郁癥和胃食管反流病等,同時也能降低全因死亡風險,但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走路方式。
如何健康走路?
1、姿勢
健康走路的第一要點是姿勢正確,腰背部需挺直,肩頸部處于放松狀態(tài),腹部稍微向內收,下頜稍微內收,眼睛看向前方;以肩關節(jié)為中心,雙手臂自由前后擺動;緩慢抬腳,依次按照腳跟、腳掌和腳趾的順序著地,全腳掌著地之后再抬腳。腳尖朝著正前方伸出去,不能外八或內八,不發(fā)不能太大。
2、舒適的著裝
穿合適大小、軟底的運動鞋,這樣能緩沖腳底承受的壓力,保護腳踝關節(jié),防止腳踝關節(jié)受到損傷。襪子應選擇純棉材質的,穿寬松且舒適的運動裝。運動前中后合理補充水分,少量多次喝水,避免身體脫水。
3、運動時間
6:00~10:00是心血管疾病高發(fā)時,所以運動應避開早晨;晚上光線比較差,老年人協調力以及平衡力差,可能會跌倒而造成骨折。因此運動時間應安排在16:00~17:00左右,走路30~60分鐘即可,但睡覺前2~3個小時不能運動。
4、走路強度
以自身癥狀來評估走路強度,達到身體稍微出汗為好,每次走路時間不能低于10分鐘,一星期堅持5次。若患有心臟病、糖尿病并發(fā)癥等,走路前應咨詢專業(yè)醫(yī)生,確定運動時心率。
5、適當的增加速度
走路運動需達到一定的速度,每分鐘走90~120步,根據自身情況來調整。
6、選對環(huán)境
不能在馬路邊上走,因為車流量大,空氣質量又差,可傷害呼吸系統(tǒng);柏油路面比較堅硬,可強烈沖擊腳踝和膝蓋。因此應選擇塑膠地面,能減少對關節(jié)和膝蓋帶來的沖擊力;走路環(huán)境可安排在小區(qū)或公園里,防止呼吸系統(tǒng)受到損害。
溫馨提示
除了單純的走路外,也可以嘗試著負重行走,給足部和小腿負重,不僅能提高能量消耗,而且也能讓上下肢得到鍛煉。也可以采取間隔式訓練法,走路幾分鐘后再快速跑,這樣能加快脂肪燃燒速度。年輕人也可以嘗試著踮著腳走路,能讓腿部肌肉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