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和食管黏膜病變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通常由胃酸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現(xiàn)為上腹疼痛、反酸、燒心等癥狀。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是一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夠抑制胃酸分泌,適用于胃食管反流病和糜爛性胃炎的治療。鋁碳酸鎂咀嚼片可以中和胃酸并保護胃黏膜,緩解胃痛和燒心癥狀。枸櫞酸鉍鉀顆粒具有殺滅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常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用于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多潘立酮片能夠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不良癥狀。硫糖鋁混懸凝膠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護層,促進糜爛面的愈合。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減輕胃部負擔,每餐控制在七分飽為宜。適當增加優(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等,有助于黏膜修復。避免飲用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品。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減少對胃黏膜的機械性刺激。
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餐后不宜立即平臥,建議保持直立姿勢1-2小時。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內(nèi),避免腹壓增高導致胃酸反流。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長期精神緊張和焦慮。
香砂養(yǎng)胃丸具有溫中和胃的功效,適用于胃脘隱痛、食欲不振等癥狀。三九胃泰顆粒能夠清熱燥濕、行氣活血,對慢性胃炎伴糜爛有一定療效。參苓白術散可以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針灸治療可選擇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艾灸神闕穴有助于溫補脾胃,改善消化功能。
遵醫(yī)囑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評估黏膜修復情況。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完成規(guī)范治療后復查。長期服藥患者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出現(xiàn)癥狀加重或新發(fā)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建立健康檔案,記錄病情變化和治療反應。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和食管黏膜病變患者應注意保持飲食規(guī)律,避免暴飲暴食。適當進行散步、太極拳等溫和運動,促進胃腸蠕動。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若出現(xiàn)嘔血、黑便等嚴重癥狀應立即就醫(yī)。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對疾病康復有積極作用,可嘗試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