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有梗阻感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熱敷頸部、使用促胃腸動力藥、抗反流治療、內(nèi)鏡下擴張等方式緩解。吞咽梗阻感通常由食管痙攣、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狹窄、食管腫瘤、神經(jīng)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
進食時選擇軟爛易吞咽的食物如米粥、蒸蛋,避免干硬、辛辣刺激性食物。細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進食后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每日少量多次飲水,水溫以40℃左右為宜,有助于緩解功能性吞咽梗阻。
用40-45℃熱毛巾敷于頸前部10-15分鐘,每日重復進行2-3次。熱敷可放松食管括約肌,改善食管痙攣引起的梗阻感。配合輕柔的頸部按摩效果更佳,但需避開甲狀腺區(qū)域。
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片等藥物可增強食管蠕動。這類藥物通過刺激乙酰膽堿釋放,加速食團通過食管,適用于胃食管反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伴隨的梗阻感。需餐前15-30分鐘服用。
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法莫替丁片等抑酸劑可減少胃酸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導致的梗阻需持續(xù)用藥4-8周,睡前3小時禁食,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
對于食管狹窄或賁門失弛緩癥,可在內(nèi)鏡下使用球囊擴張器或探條擴張。術后需流質(zhì)飲食3-5天,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嚴重狹窄可能需重復進行擴張治療。
長期存在吞咽梗阻感應及時進行胃鏡或食管鋇餐檢查,排除食管腫瘤等器質(zhì)性疾病。日常避免進食過快過急,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反流癥狀明顯者夜間可使用楔形枕,餐后2小時內(nèi)避免平臥。若伴隨體重下降、嘔血、聲音嘶啞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