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垢主要由食物殘渣、細菌和唾液中的礦物質長期沉積在牙齒表面形成。牙垢的形成可能與口腔清潔不足、飲食習慣、唾液成分、牙齒排列異常、牙周疾病等因素有關。
日常刷牙不徹底或未使用牙線清潔牙縫時,食物殘渣容易滯留于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這些殘渣與口腔內的細菌結合形成軟垢,若未及時清除,軟垢會逐漸礦化變硬。建議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刷牙兩次并配合牙線使用。
頻繁攝入含糖食物和碳酸飲料會加速細菌繁殖,細菌代謝糖分產生的酸性物質不僅腐蝕牙釉質,還與蛋白質結合形成黏性基質。這種基質易吸附礦物質形成牙垢。減少兩餐間零食攝入,進食后及時漱口有助于降低風險。
唾液中的鈣、磷等礦物質含量過高時,容易與牙菌斑結合發(fā)生沉積。某些全身性疾病或藥物可能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或成分改變。保持充足水分攝入可維持唾液正常分泌,必要時需進行唾液腺功能檢查。
牙齒擁擠、錯位或存在修復體邊緣不密合時,會形成清潔死角,增加牙垢堆積概率。正畸治療期間需特別加強鄰面清潔,可使用沖牙器輔助清理托槽周圍。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牙齒排列問題。
牙齦炎或牙周炎患者因牙齦紅腫出血,往往回避患處清潔,導致菌斑長期堆積。牙周袋形成后更易滯留食物殘渣和細菌代謝產物。需通過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清除現(xiàn)有牙垢,并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炎癥。
預防牙垢需建立每日兩次刷牙、使用牙線及漱口水的清潔流程,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yè)潔牙。選擇含焦磷酸鈉或植酸鈉的牙膏能抑制礦物質沉積,電動牙刷比手動牙刷清除菌斑效率更高。出現(xiàn)牙齦出血、牙齒敏感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避免牙垢發(fā)展為牙結石導致牙周組織不可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