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及早中期牙周炎可通過口腔清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干預。牙齦炎和牙周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積、口腔衛(wèi)生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牙齦紅腫、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或沖牙器清除牙縫殘留物。定期接受超聲波潔牙去除牙結石,減少菌斑附著。避免吸煙、過量攝入高糖食物等加重炎癥的行為。
遵醫(yī)囑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細菌,甲硝唑片控制厭氧菌感染,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腫痛。局部涂抹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輔助消炎,但須避免長期使用抗菌藥物導致菌群失調。
采用激光治療減輕牙齦充血,促進組織修復。對于牙周袋較深的患者,可進行齦下刮治術清除病變組織。治療后定期復查牙周探診深度,評估炎癥控制情況。
增加維生素C攝入增強牙齦抵抗力,適量補充鈣質維護牙槽骨健康。食用西藍花、獼猴桃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減少自由基對牙周組織的損傷。
糾正夜磨牙等不良咬合習慣,必要時佩戴咬合墊。避免用牙開瓶蓋等硬物咬合行為,降低牙齒受力。保持作息規(guī)律,緩解壓力相關的牙齦出血癥狀。
治療期間建議每3個月復查一次牙周狀況,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軟毛牙刷護理。出現(xiàn)牙齦萎縮或牙齒移位需及時就診,早中期干預可有效阻止疾病進展。飲食注意減少碳酸飲料和粘性甜食攝入,餐后及時漱口維持口腔酸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