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脖子上有淋巴結可通過觀察護理、熱敷處理、抗感染治療、穿刺引流、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小兒脖子上有淋巴結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免疫反應、結核感染、淋巴瘤等原因引起。
生理性淋巴結腫大通常表現為黃豆大小、質地柔軟、可活動的頸部包塊,可能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家長需每日測量孩子體溫,觀察淋巴結大小變化,避免反復觸摸刺激。保持孩子口腔清潔,用生理鹽水漱口有助于緩解咽喉炎癥。飲食宜選擇溫涼的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等。
對于輕度炎癥引起的淋巴結腫大,可用40℃左右溫水浸濕毛巾熱敷頸部,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幫助炎癥消退。熱敷時家長需測試溫度,避免燙傷皮膚。配合多飲水、適當休息,多數反應性增生可在1-2周內緩解。
細菌感染導致的淋巴結炎可能需要使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羅紅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這些藥物適用于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急性淋巴結炎,用藥期間家長需觀察孩子是否出現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合并化膿時可配合使用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藥。
當淋巴結形成膿腫時,醫(yī)生可能在局麻下進行穿刺抽膿或切開引流。這種情況多見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兒常伴有高熱、局部皮膚發(fā)紅等癥狀。術后需定期換藥,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家長要防止孩子抓撓傷口,遵醫(yī)囑繼續(xù)使用抗生素5-7天。
對于持續(xù)增大、質地堅硬、固定不活動的淋巴結,需通過活檢手術明確性質。疑似淋巴瘤或結核時,可能需完整切除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術后要注意傷口護理,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血。惡性腫瘤還需配合化療或放療等綜合治療。
家長發(fā)現孩子頸部淋巴結腫大時,應先記錄出現時間、大小變化及伴隨癥狀。保持孩子充足睡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選擇寬松領口衣物減少摩擦,冬季注意頸部保暖。如淋巴結直徑超過2厘米、持續(xù)增大超過2周或伴有持續(xù)發(fā)熱、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到兒科或血液科就診。日常注意增強孩子免疫力,按時接種疫苗,預防反復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