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運動員是用嘴呼吸還是鼻呼吸呢
長跑運動員建議采用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呼吸模式選擇主要與運動強度、攝氧效率、呼吸道保護、能量節(jié)省化、個體適應性五個因素相關。
1、運動強度:
低強度有氧跑時鼻腔呼吸完全能滿足供氧需求,鼻腔的纖毛和黏液能過濾空氣中85%以上的顆粒物。當配速提升至無氧閾區(qū)間通常為最大攝氧量的75%-85%,口腔輔助呼吸成為必要選擇,此時通氣量需增加3-5倍才能維持血氧飽和度。
2、攝氧效率:
口腔呼吸的橫截面積是鼻腔的6-8倍,每分鐘可多攝入30-40升空氣。但單純口呼吸會導致氣道干燥,理想模式是鼻腔吸氣時對空氣進行加溫加濕,口腔呼氣快速排出二氧化碳,這種組合能使肺泡氣體交換效率提升15%-20%。
3、呼吸道保護:
冬季訓練時鼻腔呼吸可將0℃空氣加熱至25℃以上,避免支氣管痙攣。馬拉松比賽后半程建議采用舌抵上顎的口呼吸技巧,既能擴大通氣量又能保持咽喉濕潤,減少運動性哮喘發(fā)生概率。
4、能量節(jié)省化:
經(jīng)鼻呼吸時副交感神經(jīng)活躍度提升12%,有助于降低心率3-5次/分鐘。高水平運動員常采用3:2的呼吸節(jié)奏三步吸氣兩步呼氣,通過腹式呼吸調動膈肌參與,比單純胸式呼吸節(jié)省7%-9%的耗氧量。
5、個體適應性:
鼻中隔偏曲者需提前進行呼吸肌訓練,可采用手持式呼吸阻力器進行6-8周適應性練習。高原訓練環(huán)境下建議增加10%的鼻腔呼吸占比,利用鼻竇產(chǎn)生的一氧化氮促進血管擴張。
日常訓練應建立呼吸節(jié)奏與步頻的協(xié)同模式,初學者可從2:2的鼻呼吸節(jié)奏開始,每周進行2次呼吸專項訓練,如瑜伽腹式呼吸、吹氣球練習等。寒冷天氣跑步時可佩戴多功能運動圍巾,既能過濾污染物又能保持呼吸濕度。建議每跑3公里補充少量電解質水,避免口腔黏膜過度干燥影響呼吸效率。比賽前1個月應針對性訓練混合呼吸模式,使呼吸肌群適應不同強度下的氧氣需求。
- 上一篇:胃飽腹感不想吃東西運動可以緩解嗎
- 下一篇:運動前中后補充糖分的作用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