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潰瘍可通過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生活方式干預、根除幽門螺桿菌感染、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十二指腸潰瘍通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胃酸分泌過多、遺傳因素、精神壓力過大等原因引起。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雷貝拉唑鈉腸溶片等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配合鋁碳酸鎂咀嚼片保護胃黏膜。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采用四聯(lián)療法,包括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膠囊、枸櫞酸鉍鉀膠囊及上述抑酸藥物。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硫糖鋁混懸凝膠緩解癥狀。
患者應選擇易消化、低纖維的軟食,如米粥、爛面條、蒸蛋等,少量多餐避免胃酸過度分泌。避免食用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限制油炸食品及過冷過熱飲食。急性期可暫時采用流質飲食,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戒煙戒酒可減少胃黏膜損傷,保持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餐后1小時內避免平臥,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可減少夜間胃酸反流。
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者需規(guī)范完成14天抗菌治療,治療結束后4周復查碳13呼氣試驗確認根除效果。治療期間嚴格按時服藥,避免漏服導致細菌耐藥。家庭成員中存在感染者建議共同篩查,防止交叉感染導致潰瘍復發(fā)。
對于出現(xiàn)穿孔、大出血或幽門梗阻等并發(fā)癥的患者,可能需行胃大部切除術或迷走神經切斷術。術后需長期隨訪胃功能,注意貧血和營養(yǎng)不良的預防。內鏡下止血術適用于活動性出血病例,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優(yōu)勢。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日常應建立飲食記錄,觀察食物與癥狀的關聯(lián)性。維持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胃腸蠕動,但避免劇烈運動加重不適。定期胃鏡復查監(jiān)測潰瘍愈合情況,出現(xiàn)黑便、嘔血、劇烈腹痛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yī)。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誘發(fā)疼痛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