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時應避免食用高脂、高糖、刺激性及難消化的食物,主要包括辛辣食物、生冷食物、乳制品、高纖維食物及含咖啡因的飲品。腹瀉期間胃腸功能較弱,不當飲食可能加重癥狀。
辣椒、花椒等辛辣調味品會刺激胃腸黏膜,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加重腹瀉癥狀。辛辣食物還可能引發(fā)腹痛或灼熱感。建議選擇清淡烹飪方式,如蒸煮或燉湯,避免使用刺激性調料。
冰品、生魚片或未徹底加熱的食材可能含有致病微生物,且低溫會減緩胃腸血液循環(huán)。生冷食物易引發(fā)腸痙攣,導致腹痛與排便次數增加。腹瀉期間所有食物應充分加熱至熟透,飲品以常溫或溫熱為宜。
牛奶、奶酪等含乳糖食物可能加重乳糖不耐受者的腹瀉。腹瀉時腸道乳糖酶分泌減少,未分解的乳糖會升高腸腔滲透壓,使水分滯留。可暫時用無乳糖配方或發(fā)酵乳制品替代,待癥狀緩解后逐步恢復。
全麥面包、芹菜等粗纖維食物會加速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頻率。膳食纖維在腸道發(fā)酵可能產生氣體,引發(fā)腹脹。急性期建議選擇低纖維食物如白粥、軟面條,恢復期再逐步增加纖維攝入。
咖啡、濃茶中的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加重脫水風險,同時刺激腸道神經使蠕動亢進。碳酸飲料中的氣體也會導致腹脹。建議飲用口服補液鹽、淡鹽水或米湯補充電解質和水分。
腹瀉期間需注意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蘋果泥、香蕉等。烹飪時減少油脂用量,避免煎炸食品。若癥狀持續(xù)超過2天或出現發(fā)熱、血便等表現,應及時就醫(yī)排查感染性腸炎等病因。恢復期可逐步添加益生菌食品幫助重建腸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