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12天仍有暗紅色血屬于正?,F(xiàn)象,通常與子宮復舊過程中殘留蛻膜組織排出有關。若出血量超過月經(jīng)量或伴隨發(fā)熱、腹痛需及時就醫(yī)。
產后惡露排出是子宮恢復的重要過程,初期為鮮紅色血性惡露,逐漸轉為漿液性、白色惡露。產后12天處于血性惡露向漿液性惡露過渡階段,暗紅色血液可能為宮腔內少量積血混合分泌物排出。此時出血量應少于月經(jīng)量,無異常氣味,腹部按壓無劇烈疼痛。適當活動有助于促進宮縮排瘀,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劇烈運動。
當暗紅色血液持續(xù)兩周以上或突然增多,需警惕胎盤胎膜殘留、子宮復舊不全或感染等情況。異常出血可能伴隨血塊增多、分泌物異味、下腹墜痛或體溫升高等癥狀。哺乳期激素變化可能影響子宮收縮速度,但若出血量浸透衛(wèi)生巾每小時超過一片,或排出爛肉樣組織,應立即進行超聲檢查排除妊娠物殘留。
建議保持會陰清潔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勤換衛(wèi)生巾預防感染。飲食可適量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含鐵元素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若出血反復或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需遵醫(yī)囑使用益母草膠囊、產婦安顆粒等中成藥促進子宮修復,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明確宮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