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引起的高血壓通常稱為腎性高血壓,主要由腎臟實質(zhì)性病變或腎血管病變導致。腎性高血壓可分為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兩類,常見原因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腎動脈狹窄等?;颊呖赡艹霈F(xiàn)頭痛、頭暈、視物模糊等癥狀,需通過血壓監(jiān)測、腎功能檢查、腎臟超聲等明確診斷。
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多由慢性腎臟疾病引起,如慢性腎小球腎炎、多囊腎、糖尿病腎病等。這些疾病會導致腎單位減少或腎功能受損,腎臟排鈉排水能力下降,鈉水潴留使血容量增加,同時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激活,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共同導致血壓升高?;颊叱哐獕和?,常伴有蛋白尿、血尿、水腫等腎臟疾病表現(xiàn)。治療需控制原發(fā)病,限制鈉鹽攝入,可遵醫(yī)囑使用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鉀片、鈣通道阻滯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藥物。
腎血管性高血壓主要由腎動脈狹窄引起,常見病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纖維肌性發(fā)育不良等。腎動脈狹窄導致腎臟血流灌注不足,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引起血管收縮和水鈉潴留。這類高血壓通常進展較快,對常規(guī)降壓藥物反應差,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肋脊角聞及血管雜音。確診需依靠腎動脈造影或CT血管成像。治療上可考慮血管成形術(shù)或支架置入術(shù),藥物可選擇鈣通道阻滯劑如硝苯地平控釋片、β受體阻滯劑如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等。
腎性高血壓患者日常需嚴格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避免腌制食品。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適量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定期監(jiān)測血壓和腎功能,遵醫(yī)囑調(diào)整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物或停藥。出現(xiàn)血壓波動大、頭痛加重、視物模糊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慢性病患者需同時控制血糖、血脂等指標,以延緩腎臟損害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