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所致心力衰竭可通過氧療、藥物治療、控制原發(fā)病、生活方式調整、手術治療等方式綜合干預。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通常與肺動脈高壓、慢性缺氧、心肌重構等因素有關,表現為呼吸困難、下肢水腫、活動耐力下降等癥狀。
長期家庭氧療是基礎治療手段,建議每日吸氧15小時以上,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對于急性加重期患者需采用無創(chuàng)通氣或高流量氧療,改善低氧血癥。氧療能緩解肺動脈痙攣,減輕右心負荷,同時需監(jiān)測二氧化碳潴留風險。
遵醫(yī)囑使用利尿劑如呋塞米片減輕液體潴留,血管擴張劑如硝酸異山梨酯片降低肺動脈壓力,正性肌力藥物如地高辛片改善心肌收縮力。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同時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心功能及腎功能指標。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肺病,需規(guī)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控制氣道炎癥,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顆粒祛痰。急性加重期應及時抗感染治療,避免誘發(fā)心力衰竭惡化。肺康復訓練包括呼吸肌鍛煉、有氧運動等可改善肺功能。
嚴格戒煙并避免二手煙暴露,保持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量低于3克。采用半臥位休息減輕呼吸困難,每日監(jiān)測體重變化。根據心肺功能制定個性化運動方案,如床邊踏車訓練、八段錦等,運動時需配備便攜式氧療設備。
對于藥物難治性患者可考慮房間隔造口術降低右心壓力,終末期病例評估肺移植或心肺聯合移植指征。肺動脈球囊擴張術適用于特定肺動脈狹窄患者,需經多學科團隊評估手術風險與獲益。
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需建立長期隨訪計劃,每3個月評估心肺功能、6分鐘步行距離及生活質量評分。冬季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接種肺炎疫苗及流感疫苗。飲食采用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原則,限制每日液體攝入量在1500毫升以內。家屬應學習急性加重的識別方法,如突然出現意識改變、咯粉紅色泡沫痰等癥狀需立即送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