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背部疼痛可通過熱敷理療、適度運動、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背部疼痛通常由肌肉勞損、骨質疏松、脊柱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內臟疾病反射痛等原因引起。
使用40-45℃熱毛巾或電熱毯局部熱敷15-20分鐘,每日重復進行2-3次。熱刺激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對于慢性腰肌勞損或受涼引起的疼痛效果較好。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糖尿病患者需謹慎控制溫度。
推薦進行八段錦、游泳、靠墻靜蹲等低強度運動。每周鍛煉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運動可增強核心肌群力量,改善脊柱穩(wěn)定性。急性疼痛期應臥床休息,待癥狀緩解后再逐步恢復活動。運動時需有家屬陪同防止跌倒。
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乙哌立松片等藥物。非甾體抗炎藥適用于骨關節(jié)炎或筋膜炎引起的疼痛,肌松劑對肌肉痙攣效果顯著。長期服藥需監(jiān)測肝腎功,避免與其他抗凝藥物聯(lián)用。
醫(yī)院康復科可采用干擾電療法、超聲波治療或牽引治療。干擾電通過電流阻斷痛覺傳導,超聲波能促進組織修復。這些方法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有明確療效。一般需要10-15次為一個療程。
對于嚴重椎管狹窄、脊柱不穩(wěn)或腫瘤壓迫等情況,可考慮椎體成形術、椎間盤切除術等。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3-6個月內避免負重。高齡患者術前需全面評估心肺功能,術后注意預防深靜脈血栓。
建議老人睡硬板床并采用側臥屈膝體位,枕頭高度以維持頸椎自然曲度為宜。日常注意補鈣和維生素D,每日曬太陽30分鐘。提重物時應屈膝下蹲而非彎腰,長時間坐立需每1小時起身活動。若疼痛持續(xù)加重或伴隨下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排查脊髓壓迫等急癥。飲食可多攝入牛奶、豆制品、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控制每日鹽分攝入不超過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