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言,可以把鼻炎分為兩種,一種是鼻流清涕,易噴嚏,易鼻塞;一種是鼻流濁涕,花無香,飯無味。前者病在膀胱經(jīng)、腎經(jīng),治宜祛風寒,清脾濕,補肺益腎;后者病在胃經(jīng)、膽經(jīng),治宜清肝火,化痰濁,通腸利膽。那具體如何操作呢?
鼻流清涕、鼻塞者,用刮痧法先刮后背,循督脈、膀胱經(jīng),刮到皮膚溫熱;秋冬遇風喘咳者,用艾條慢灸背俞,沿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灸至穴位癢痛;怕冷怕風易過敏者,用取嚏法,喝姜棗湯助力,取到嚏盡方休。
鼻常流清涕者,體內(nèi)多有濕寒,若胃寒肚冷,可以服附子理中丸以溫里;若痰多不渴,易多用參苓白術(shù)丸以祛濕,同時要少飲水;取嚏不出者,可服補中益氣丸以增心肺之力;若皮膚干燥,噴嚏無力者,可服人參生脈飲,以強心潤膚。
鼻為肺之竅,鼻病與肺自有脫不開的干系?!胺沃髌っ保な瞧つw,毛是毛孔。皮膚是人抵御外邪的屏障,易出汗怕風者,毛孔開合不利,風寒最易乘虛而入,“玉屏風散顆?!眱?nèi)增脾肺之氣,外御風寒之侵,可謂表里兼顧。
對癥的藥本就不多,藥店又常無貨,那我們就不如常服山藥薏米芡實粥了。藥調(diào)不如食補,若能堅持,自然更好。委中穴能通鼻竅,可解一時之急;膀胱俞強刺激,可使鼻竅通暢,且較持久。
取嚏后若覺鼻堵加重,為暫時性癥狀,可用些通鼻竅的中藥噴劑,暫時疏通。過敏性鼻炎,其病本在腎,若要除根,還需增加腎的功能才行;可用艾灸條,常灸肚臍下關(guān)元穴,后背腎俞穴(也可用拔罐法)和腎經(jīng)太溪穴。若能表里兼顧,標本同治,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體質(zhì),一樣可以脫胎換骨。
相對來說,鼻流濁涕的鼻炎要好治許多。市場上的中成藥,多對這種鼻炎有效。有的朋友對吃藥很抵觸,那咱們就學一個小功法,對兩種鼻炎都有一定的效果。
躺在床上,臀部貼墻,不是背靠墻,而是面朝天花板。腳沒地方放了,只好放到墻上去了,墻與床成90度直角,那我們的身體下肢與軀干,也就是90度直角。腳跟緊貼墻,腳心朝天,腳心與胸要平行。這是開始時的姿勢,其后兩腳同時全腳掌貼墻,腰臀部會自然地抬起來,然后腳心再重新與胸部平行,腳心朝天,為一次。每天抽空做上5分鐘,對鼻炎有很好的療效。
那是什么原理呢,這個動作,其實就是在激活膀胱經(jīng)和胃經(jīng)。不妨一試。
妊娠期鼻炎是指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xiàn)的鼻黏膜充血、鼻塞、流涕等癥狀。 妊娠期鼻炎可能與體內(nèi)激素水平變化、血管擴張、過...
慢性鼻炎一般不會直接引起三叉神經(jīng)痛。三叉神經(jīng)痛通常與血管壓迫、神經(jīng)損傷或顱內(nèi)病變等因素相關(guān)。 慢性鼻炎主要表現(xiàn)為...
中醫(yī)調(diào)理鼻炎通常不能根治,但能有效緩解癥狀并減少復發(fā)概率。 鼻炎分為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多種類型,中醫(yī)通過辨證...
慢性干燥性鼻炎可通過鼻腔沖洗、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中醫(yī)調(diào)理、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改善。慢性干燥性鼻炎可能與長期粉塵刺激...
慢性鼻炎一般不會直接變成鼻癌,但長期炎癥刺激可能增加鼻部病變風險。慢性鼻炎是鼻黏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鼻...
季節(jié)性變應(yīng)性鼻炎通常由花粉、塵螨、霉菌等過敏原刺激引起,可能與遺傳易感性、環(huán)境因素、免疫系統(tǒng)異常、鼻腔黏膜敏感、...
鼻炎和鼻息肉是兩種不同的鼻腔疾病,鼻炎主要指鼻腔黏膜的炎癥,鼻息肉則是鼻腔或鼻竇黏膜增生形成的良性腫物。鼻炎通常...
鼻炎與鼻竇炎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病部位、癥狀表現(xiàn)及病因。鼻炎指鼻腔黏膜的炎癥,鼻竇炎則是鼻竇黏膜的炎...
變應(yīng)性鼻炎可能會導致眼睛癢。變應(yīng)性鼻炎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后發(fā)生的炎癥反應(yīng),常伴隨眼部癥狀如眼癢、流淚等,這類眼部...
鹽水洗鼻有助于緩解鼻炎癥狀,但通常不能完全治愈鼻炎。鼻炎可能是由過敏、感染、環(huán)境刺激等因素引起的,建議患者及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