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牙周炎癥可通過日常清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牙周炎癥通常由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異常、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除鄰面菌斑,必要時用沖牙器沖洗齦溝。選擇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抑制細菌繁殖,避免吸煙及高糖飲食加重炎癥。每半年接受一次專業(yè)潔治去除牙結石。
遵醫(yī)囑使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局部涂抹齦袋,或口服甲硝唑片控制厭氧菌感染。伴牙齦出血時可短期應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重度炎癥需聯(lián)用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疼痛。藥物使用不超過兩周。
通過超聲波潔治術清除齦下結石,配合齦下刮治平整根面。激光輔助治療可減少牙齦出血,光動力療法能靶向殺滅深部致病菌。物理治療需分3-4次完成,每次間隔1周。
對于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者,需行翻瓣術暴露根面進行清創(chuàng)。骨缺損區(qū)域可植入Bio-Oss骨粉促進再生,牙齦萎縮嚴重時采用結締組織移植術覆蓋根面。術后需配合抗生素預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孕婦激素變化期應加強口腔檢查。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需定期監(jiān)測牙周狀況,遺傳性牙周病患者建議早期干預。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膠原合成。
建議每日晨起及睡前使用軟毛牙刷清潔牙齒與舌背,餐后及時漱口。每3個月更換牙刷,避免橫向用力刷牙導致牙齦退縮。定期口腔檢查能早期發(fā)現(xiàn)牙周問題,已出現(xiàn)牙齒松動、牙齦化膿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yī)。保持均衡飲食,限制碳酸飲料攝入,適量食用蘋果、胡蘿卜等需咀嚼的食物有助于牙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