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子宮下垂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子宮托輔助、中藥調理、電刺激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產后子宮下垂通常與盆底肌松弛、分娩損傷、腹壓增高等因素有關。
凱格爾運動通過重復收縮放松盆底肌群增強支撐力。每日進行3組收縮保持5秒再放松的練習,持續(xù)6-8周可改善輕度下垂。需注意避免腹部用力,專注盆底肌孤立訓練。長期堅持有助于恢復盆底肌張力。
子宮托是置于陰道內的支撐裝置,能暫時承托下垂子宮。需由醫(yī)生根據下垂程度選擇合適型號,每日取出清潔。適用于中度下垂或暫不接受手術者,配合凱格爾運動效果更佳。使用期間需定期復查調整位置。
補中益氣湯加減可改善氣血不足型子宮下垂,含黃芪、黨參等補氣藥材。需中醫(yī)辨證后服用,通常配合針灸關元、足三里等穴位。適用于產后體虛伴隨氣短乏力癥狀者,療程需8-12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
生物反饋電刺激通過電極激活盆底肌收縮反射。每周2-3次治療,每次20分鐘,刺激強度以肌肉可見收縮為度。對神經損傷導致的肌無力效果顯著,6-10次后肌力可提升1-2級。治療時可能有輕微刺痛感。
陰道前后壁修補術適用于重度子宮脫垂伴膀胱直腸膨出。手術重建盆底筋膜結構,術后需留置導尿3天并禁重體力勞動3個月。腹腔鏡子宮懸吊術創(chuàng)傷較小,用網片固定子宮位置,復發(fā)率低于10%。兩種術式均需排除妊娠計劃后實施。
產后6個月內是盆底肌恢復黃金期,建議每日飲水1500毫升預防便秘,避免久蹲久站增加腹壓。哺乳期營養(yǎng)需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魚肉、豆制品等。恢復期間使用產婦專用腹帶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過度束腹可能加重下垂。若出現(xiàn)排尿困難或下墜感加劇,應及時復查盆底超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