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水腫與腎性水腫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水腫特點及伴隨癥狀。心源性水腫主要由右心衰竭導致,表現(xiàn)為下肢對稱性凹陷性水腫;腎性水腫多因腎病綜合征或腎炎引起,常見眼瞼及顏面水腫。
心源性水腫的核心病因是右心功能不全,靜脈回流受阻導致毛細血管靜水壓升高,常見于慢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等。腎性水腫則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或大量蛋白尿引發(fā)低蛋白血癥,多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疾病。
心源性水腫從足踝開始向上蔓延,呈對稱性分布,長期臥床者可見骶尾部水腫。腎性水腫最早出現(xiàn)在組織疏松部位如眼瞼,晨起明顯,嚴重時波及全身,但下肢程度較輕。
心源性水腫多伴有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癥狀。腎性水腫常合并尿量減少、泡沫尿、高血壓等腎臟損傷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可見蛋白尿或血肌酐升高。
心源性水腫與鈉水潴留、靜脈壓增高相關,患者體重短期內明顯增加。腎性水腫主要因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管內液體向組織間隙轉移,可能伴有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的實驗室特征。
心源性水腫需利尿劑聯(lián)合強心治療,常用呋塞米片、螺內酯片改善液體潴留,地高辛片增強心肌收縮力。腎性水腫需限鹽并補充白蛋白,配合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磷酰胺膠囊控制原發(fā)病。
日常需監(jiān)測體重變化,心源性水腫患者應限制每日飲水量,避免高鹽飲食;腎性水腫需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同時控制總量。兩類水腫均需定期復查電解質,心功能不全者需避免劇烈運動,腎病患者需預防感染。出現(xiàn)水腫加重或尿量驟減時應及時就醫(y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