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通常不會直接導致瘙癢癥狀,若出現瘙癢可能與合并感染有關,外陰瘙癢更可能與陰道炎相關。宮頸糜爛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的生理現象,本身不會引起明顯不適,但合并細菌性陰道病、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等感染時,可能引發(fā)外陰或陰道瘙癢。
宮頸糜爛屬于宮頸生理性變化,表現為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取代鱗狀上皮,肉眼觀察呈紅色顆粒狀。該現象與雌激素水平相關,常見于青春期、妊娠期女性。單純宮頸糜爛通常無自覺癥狀,少數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但不會產生瘙癢感。
當宮頸糜爛患者主訴瘙癢時,需考慮合并感染因素。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會引起外陰劇烈瘙癢、豆腐渣樣白帶;細菌性陰道病可能導致外陰輕度瘙癢伴魚腥味分泌物;滴蟲性陰道炎常引起陰道內瘙癢及黃綠色泡沫狀白帶。這些感染可能因宮頸糜爛導致的分泌物環(huán)境改變而誘發(fā)。
日常需注意保持會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沖洗陰道。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若出現持續(xù)瘙癢、異常分泌物或出血,建議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及白帶常規(guī)檢測,明確是否合并感染性疾病。根據檢查結果可遵醫(yī)囑使用保婦康栓、硝呋太爾制霉菌素陰道軟膠囊等藥物治療,切忌自行用藥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