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性胸腔積液可通過抗結核藥物治療、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閉式引流、糖皮質激素輔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結核性胸腔積液通常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隨胸痛、呼吸困難、低熱等癥狀。
結核性胸腔積液需規(guī)范使用抗結核藥物,常用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等聯(lián)合用藥。異煙肼片可抑制結核菌細胞壁合成,利福平膠囊能阻斷細菌RNA轉錄,吡嗪酰胺片對酸性環(huán)境中的結核菌有殺滅作用。治療周期通常需6-9個月,需嚴格遵醫(yī)囑完成全程治療以避免耐藥性。
中大量積液導致呼吸困難時需行胸腔穿刺抽液,通過B超定位后使用穿刺針引流積液。該操作可緩解肺組織壓迫,每次抽液量不宜超過1000毫升。抽液后可能需注入鏈霉素等抗結核藥物,同時送檢積液進行生化及病原學檢查。
復發(fā)性或包裹性積液可采用胸腔閉式引流術,經肋間置入引流管持續(xù)排出積液。引流期間需監(jiān)測引流量及性狀,保持引流管通暢。該方法能有效促進肺復張,減少胸膜粘連,通常留置3-7天后根據(jù)復查結果拔管。
對于全身中毒癥狀明顯或胸膜增厚風險高的患者,可短期聯(lián)用潑尼松片等糖皮質激素。該藥物能抑制炎癥反應,減少胸膜纖維蛋白沉積,但需注意可能誘發(fā)結核擴散,必須與足量抗結核藥物聯(lián)用,療程一般不超過4周。
慢性結核性膿胸或嚴重胸膜增厚導致肺功能受限時,需考慮胸膜剝脫術或胸廓成形術。手術可清除壞死組織、松解纖維板,術后需繼續(xù)抗結核治療。術前需評估心肺功能,術中可能需行肺修補或部分肺切除。
結核性胸腔積液患者應保證高蛋白高熱量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A、D增強免疫力。急性期需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如腹式呼吸。定期復查胸部影像學及肝腎功能,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接觸者需進行結核篩查,保持居室通風消毒,避免隨地吐痰。出現(xiàn)咯血、意識改變等嚴重癥狀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