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大泡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遺傳性α-1抗胰蛋白酶缺乏、長期吸煙或外傷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胸痛等癥狀。肺大泡可通過胸部CT檢查確診,并根據病情選擇保守觀察、藥物治療或手術切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大泡最常見的原因,長期炎癥導致肺泡壁破壞融合形成大泡?;颊叨喟橛虚L期咳嗽、咳痰及活動后氣促。治療需遵醫(yī)囑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噻托溴銨粉吸入劑等藥物控制炎癥,嚴重者可能需肺減容手術。
重癥肺炎或肺結核等感染可造成肺組織損傷,愈后遺留肺大泡。常見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急性期有發(fā)熱、膿痰等癥狀。感染后肺大泡需定期隨訪,若繼發(fā)感染可選用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合并大量咯血時需急診手術。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癥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蛋白酶抑制劑缺乏導致肺泡壁彈性纖維降解?;颊叨嘣谇嗄昶诔霈F肺氣腫和肺大泡,常伴有肝功能異常。治療需補充α-1抗胰蛋白酶,避免吸煙等危險因素,晚期需考慮肺移植。
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持續(xù)破壞肺泡間隔,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肺大泡發(fā)生概率越高。典型表現為漸進性呼吸困難,戒煙后病變仍可能進展。除嚴格戒煙外,可使用鹽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進排痰,肺功能嚴重受損時需氧療。
銳器傷或肋骨骨折可能刺破肺泡形成創(chuàng)傷性肺大泡,常合并血氣胸。急性期有劇烈胸痛、皮下氣腫等表現。外傷性肺大泡需立即行胸腔閉式引流,必要時用頭孢呋辛酯片預防感染,巨大肺大泡需胸腔鏡手術修補。
肺大泡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潛水等氣壓變化活動,注意預防呼吸道感染,肥胖者需控制體重減輕肺部負擔。日常可進行縮唇呼吸訓練改善肺功能,飲食需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但避免產氣食物。定期復查胸部CT觀察肺大泡變化,若出現突然胸痛、呼吸困難加重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