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紅腫疼痛可能與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痛風性關節(jié)炎、跟骨骨刺、外傷等因素有關。足底筋膜炎通常表現為晨起第一步疼痛,跟腱炎多與運動損傷相關,痛風性關節(jié)炎常伴隨關節(jié)紅腫熱痛,跟骨骨刺多見于中老年人,外傷則存在明確撞擊史。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反復微損傷導致的炎癥反應,可能與長期站立、肥胖或足弓異常有關。典型癥狀為晨起下床第一步劇痛,活動后減輕但久站復發(fā)。治療需減少負重活動,使用足弓支撐墊,急性期可冰敷。藥物可選擇雙氯芬酸鈉凝膠、塞來昔布膠囊或洛索洛芬鈉片,但需醫(yī)生指導使用。
跟腱炎多因運動過度或鞋子不合腳導致跟腱反復牽拉損傷,表現為跟腱部位腫脹壓痛,活動時疼痛加劇。建議暫停跑跳運動,穿戴足跟緩沖墊,配合跟腱拉伸訓練。若癥狀持續(xù)可遵醫(yī)囑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依托考昔片等抗炎藥物,嚴重者需物理治療。
痛風急性發(fā)作時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跟骨關節(jié),引發(fā)劇烈紅腫熱痛,常于夜間突發(fā)。需限制高嘌呤飲食,急性期可抬高患肢。醫(yī)生可能開具秋水仙堿片、非布司他片或苯溴馬隆片,但需監(jiān)測血尿酸水平調整用藥。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質增生,多見于長期足部受力不均的中老年人群,行走時腳跟有針刺感。建議選擇軟底鞋,使用硅膠足跟墊分散壓力。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美洛昔康片、艾瑞昔布片等藥物,頑固性疼痛需考慮體外沖擊波治療。
跟骨撞擊傷或扭傷會導致局部毛細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和炎癥反應,表現為明顯淤青腫脹。傷后48小時內應冰敷止血,后期熱敷促進吸收。若疼痛持續(xù)需排除骨折,必要時拍攝X線片??勺襻t(yī)囑外用云南白藥氣霧劑或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緩解癥狀。
日常應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運動前后做好足部拉伸。若紅腫持續(xù)超過3天、疼痛影響行走或伴隨發(fā)熱,需及時就診骨科或風濕免疫科。夜間疼痛者可嘗試睡前溫水泡腳15分鐘,水中可加入適量艾葉或紅花促進血液循環(huán)。注意觀察疼痛是否向小腿放射,以排除腰椎問題導致的牽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