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腕疼痛可能與腕管綜合征、腱鞘炎、關節(jié)炎、外傷或過度使用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局部腫脹、活動受限、麻木或刺痛等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后遵醫(yī)囑治療。
腕管綜合征是正中神經(jīng)在腕管內受壓引起的疾病,可能與長期重復手腕動作、妊娠或糖尿病有關。癥狀包括拇指至無名指橈側麻木、夜間疼痛加重,嚴重時可能出現(xiàn)大魚際肌萎縮。治療需減少手腕活動,佩戴支具固定,可遵醫(yī)囑使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片營養(yǎng)神經(jīng),或注射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緩解炎癥。
腱鞘炎常見于頻繁使用手指和手腕的人群,如打字員或樂器演奏者。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會導致手腕橈側疼痛,屈伸拇指時癥狀加重。急性期需制動休息,采用熱敷緩解癥狀,可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嚴重者可能需要腱鞘切開術。
類風濕關節(jié)炎或骨關節(jié)炎均可累及腕關節(jié)。類風濕關節(jié)炎多呈對稱性疼痛伴晨僵,可能伴隨低熱和疲勞;骨關節(jié)炎常見于中老年人,活動時關節(jié)摩擦感明顯。需通過X線或血液檢查確診,治療包括服用塞來昔布膠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配合關節(jié)功能鍛煉。
手腕扭傷、骨折或脫位后會出現(xiàn)持續(xù)性疼痛,常見于運動損傷或意外跌倒。急性損傷需立即冰敷并加壓包扎,疑似骨折時用夾板固定。可通過X線檢查明確損傷程度,輕微扭傷可使用云南白藥氣霧劑,嚴重骨折可能需要石膏固定或手術復位。
長期提重物、健身訓練或不良姿勢可能導致手腕肌肉勞損。疼痛多為酸痛感,休息后緩解。建議調整活動強度,工作時每30分鐘做手腕伸展運動,使用護腕提供支撐,必要時通過理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
日常應注意避免手腕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和鼠標。工作時可佩戴護腕分散壓力,家務勞動時注意手腕保護。飲食中適當增加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魚等。若疼痛持續(xù)超過3天或伴隨明顯腫脹、變形,需立即就診骨科或風濕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