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完碳酸氫鈉后出現耳聾可能與藥物刺激、耵聹栓塞或中耳炎等因素有關。碳酸氫鈉滴耳液主要用于軟化耵聹,但不當使用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碳酸氫鈉滴耳液屬于堿性溶液,若外耳道皮膚存在微小破損,藥物可能刺激黏膜引發(fā)腫脹,導致暫時性傳導性聽力下降。部分患者滴藥后耵聹膨脹速度過快,可能堵塞外耳道形成栓塞,表現為耳悶脹感和聽力減退。中耳炎患者鼓膜穿孔時,藥物進入中耳腔可能損傷內耳毛細胞,這種情況可能伴隨眩暈或耳鳴。
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對碳酸氫鈉成分過敏,可能引發(fā)外耳道急性水腫甚至喉頭水腫,這類過敏反應需立即處理。先天性外耳道狹窄者滴藥后更易發(fā)生耵聹嵌頓,兒童患者因表述不清可能延誤病情判斷。
出現聽力下降應立即停止用藥,避免自行掏耳造成二次損傷。建議保持耳道干燥,48小時內不要游泳或淋浴。若伴隨劇烈疼痛、持續(xù)耳鳴或面癱等癥狀,需急診排除化膿性中耳炎或面神經炎。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出現耳部不適時,建議優(yōu)先選擇生理鹽水沖洗替代碳酸氫鈉軟化耵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