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分泌酶是由四個亞單位組成的膜內蛋白水解酶,主要參與β-淀粉樣蛋白前體(APP)和Notch等重要跨膜蛋白的切割和水解過程。早老素為該酶的催化亞單位。任何一個亞單位的表達水平降低都會導致酶復合體形成障礙。
文章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科學》上的研究發(fā)現,γ-分泌酶不僅是導致阿爾茲海默氏病(Alzheimer,俗稱老年癡呆癥)關鍵因素之一,γ-分泌酶亞單位三個基因突變也是引發(fā)家族性反常性痤瘡的“元兇”。
“反常性痤瘡是毛囊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多發(fā)于腋下、腹股溝和頭面部,主要危害包括形成痛性皮膚膿腫及破相疤痕。”文章第一作者、現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所長王寶璽教授介紹。
反常性痤瘡又稱毛囊閉鎖三聯(lián)癥,是一種會嚴重影響人類正常生活的皮膚疾病。目前,此病尚未有根治方法,臨床上只是采取局部清潔和外敷藥物的辦法緩解病情。
為了攻克反常性痤瘡的難關,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基礎醫(yī)學研究所張學、沈巖和王寶璽三位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長達6年的研究,對6個反常性痤瘡漢族人家系的成員進行基因序列分析后發(fā)現,家族性反常性痤瘡可由包括早老素-1在內的不同γ-分泌酶亞單位的編碼基因減活(即發(fā)生功能喪失性突變)引起。在6個家系中,研究人員發(fā)現,1個有編碼早老素-1的PSEN1基因的移碼突變,2個有編碼γ-分泌酶輔因子Pen-2的PSENEN基因的移碼突變,3個有編碼γ-分泌酶輔因子nicastrin的NCSTN基因的無義、移碼、剪接突變。
這項研究成果與研究小鼠所得出的結論——γ-分泌酶缺失會引發(fā)毛囊過度角化——相符合。小鼠皮膚γ-分泌酶滅活后,會影響Notch1信號通路,從而引起與反常性痤瘡患者病變皮膚相似的組織病理改變。
文章通訊作者、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張學教授告訴《科學新聞》:“聯(lián)合小組的研究結果不但揭示了部分反常性痤瘡發(fā)生的遺傳基礎,同時還發(fā)現了反常性痤瘡與早發(fā)家族性阿爾茲海默氏病可由同一基因的不同性質突變引起。因此,研究結果對認識阿爾茲海默氏病發(fā)生的分子機理和研發(fā)阿爾茲海默氏病治療藥物都有重要參考價值。”
來自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的兩位阿爾茲海默氏病研究專家RaymondJ.KelleherIII和JieShen同期在《科學》上撰寫評論,并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研究表明,阿爾茲海默氏病和反常性痤瘡是‘同根而生’,PSEN1基因的滅活和錯義突變會產生不同的臨床表現;另一方面,這項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帶動分析γ-分泌酶在引發(fā)反常性痤瘡中如何起作用,而且有助于檢驗反常性痤瘡和家族性阿爾茲海默氏病在臨床特征上的細微重疊?!?/p>
Shen告訴《科學新聞》:“這篇論文得到的結論十分有趣,很明顯會激勵有關γ-分泌酶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的類似研究的發(fā)展?!?/p>
該研究充分體現了基礎與臨床的緊密結合,是轉化醫(yī)學研究的一個成功例子,有望為發(fā)展相關疾病療法開辟新的道路。
痤瘡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級。 輕度痤瘡主要表現為少量粉刺和炎性丘疹,皮膚表面可見黑頭或白頭粉刺,...
痤瘡可通過調整飲食、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等方式治療。 痤瘡可能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感染等因素...
痤瘡性瘢痕疙瘩是痤瘡炎癥消退后遺留的異常增生性瘢痕組織。 痤瘡性瘢痕疙瘩多因重度痤瘡炎癥損傷真皮層后,成纖維細胞...
痤瘡與遺傳有一定關系,可能受家族遺傳傾向影響。 痤瘡的發(fā)生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父母有痤瘡病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較高。...
痤瘡的病因主要與遺傳因素、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異常以及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有關。 痤瘡是一種常見的毛囊皮脂腺慢性...
治療囊腫痤瘡可通過生活干預、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囊腫痤瘡可能與毛囊角化異常、痤瘡丙...
治療痤瘡的中藥通常建議在飯后30-60分鐘服用,以減少胃腸刺激并提高藥物吸收率。具體服用時間需根據藥物成分、個人...
長痤瘡一般可以適量吃葡萄。葡萄富含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有助于皮膚健康,但需注意控制攝入量以避免糖分過量。 葡萄含...
嬰兒痤瘡一般不建議使用莫匹羅星軟膏。嬰兒痤瘡多為母體激素影響導致的暫時性皮膚問題,通常無須特殊治療即可自愈。若繼...
陰唇上的皮膚痤瘡可通過保持清潔、局部用藥、調整生活習慣、激光治療、手術切除等方式改善。陰唇痤瘡可能與毛囊炎、皮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