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女士是山東省乳山市人,一直在家務農,已經56歲了。1年前出現上腹不適,在當地醫(yī)院按“胃病”治療無效,最近一個月不適加重,于是到大醫(yī)院進行治療。鄧女士一直以為是胃病,在醫(yī)院內科就診,進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時發(fā)現“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為此,鄧女士要求手術治療。但因檢查肝功發(fā)現轉氧酶升高,HBsAg(+),于是轉肝病科治療。
當時,醫(yī)生發(fā)現,鄧女士慢性肝病面容,營養(yǎng)差,皮膚鞏膜黃染,無肝掌、無蜘蛛痣,齒齷時有血跡。心肺聽診無異常發(fā)現,腹平軟,無腹壁靜脈曲張,雙下肢踝上部水腫明顯。近來大便稀1日3~4次,小便黃舌紅少苔,脈沉實。
經肝功檢查顯示:ALT218.5U/L,AST185.3U/L,ALP157U/L,ALB34.1g/L;乙肝病毒“二對半”檢查:“大三陽”;B超顯示:肝臟體積較小,實質回聲增粗,門靜脈內徑1.5cm,膽囊壁厚0.5cm.呈雙邊,內有2.5cm×2.5cm強回聲,脾厚5.3cm,腹腔內可見深約1.3cm液性暗區(qū)。凝血酶原活動度66.7%;血Rt:WBC3.7×109/L、GR58.2%、RBC3.28×1012/L、HGB110g/L、HCT31.7%、PLT69×109/L;尿常規(guī)(-)。診斷為:活動性肝硬化(失代償期)、脾功能亢進。
入院治療后,上腹痛好轉,食欲增,但小腹脹痛不適。醫(yī)生診斷屬肝郁氣滯,加用中藥疏肝健脾、理氣化瘀、養(yǎng)陰清熱,方藥有柴胡、白術、白芍、枳殼、青皮、香附、川楝子、雞內金、紅藤、莪術、生地、沉香、丹參、蒲公英、麥冬,水煎服,每日1劑。齒齦出血好轉,停三七粉口服。下肢水腫也逐漸消退。醫(yī)囑停螺內酯等藥物,并更換了其他的藥物。用藥1個月后復查肝功示:ALT28U/L、AST50UL、ALB34.7g/L、GLB40.5g/L、TB/DB25.6/7.0umol/L。醫(yī)生增加了利血生片,其他藥繼續(xù)服,病情好轉出院。
兩年后復診,停藥半年余,自覺良好,一直從事輕體力勞動,復查HBV-DNA<3.0×l03、乙肝病毒“二對半”:“小三陽”。
鄧女士經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從縮短病程、肝功能好轉、B超提示肝實質修復方面,恢復較為理想,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HBV-DNA為陰性,遠期療效較好,以后復發(fā)的可能性也很小。
肝硬化出血通常由門靜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凝血功能障礙、胃黏膜病變、血小板減少等原因引起。肝硬化患者可能...
肝硬化不會通過唾液傳染。肝硬化是肝臟慢性損傷后的病理改變,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需警惕部分導致肝硬化的原發(fā)病存在傳...
早期肝硬化在部分情況下可以逆轉,但需結合病因和干預時機綜合判斷。肝硬化逆轉的關鍵在于及時消除致病因素并采取規(guī)范治...
肝硬化患者能否進行腎結石手術需根據肝功能代償情況決定。肝功能代償良好時可謹慎手術,失代償期則需優(yōu)先穩(wěn)定肝功能。 ...
脂肪肝可能會引起肝硬化,但并非所有脂肪肝患者都會發(fā)展為肝硬化。 脂肪肝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
肝硬化晚期死前征兆包括意識模糊、嘔血、極度乏力等。 肝硬化晚期患者肝功能嚴重受損,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血氨水平...
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生存時間通常為1-3年,具體與并發(fā)癥控制、治療依從性及個體差異有關。 肝硬化晚期因肝臟廣泛纖維化...
酒精肝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通常為1-3年,具體時間與并發(fā)癥控制、治療依從性及個體差異有關。 酒精肝肝硬化晚期已...
肝硬化指標主要包括肝功能、影像學及病理學檢查,正常范圍需結合具體項目判斷。 肝功能檢查中谷丙轉氨酶正常值為7-4...
原發(fā)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膽汁淤積性肝病,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 原發(fā)性膽汁淤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