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孩子更容易自責
對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精神生活似乎更加重要了。由于缺少完整的父愛、母愛的關懷和幫助,對他們來說,更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養(yǎng)生網專家提醒各位家長: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更加容易自責。
兒童時期是關鍵期
兒童時期是心理形成的重要階段,如果這個時候家庭發(fā)生變故,或者父母離異,那么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孩子的內心未能得到更好的疏導,甚至會導致各種心理疾病的出現。下面我們就為大家說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四種情況。

單親孩子更易自責?
容易自閉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進而產生抑郁,不愿與人接觸,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
容易自卑

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郁和自卑的心理。
容易自責
自責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從而自我責備、自我鄙視、自我輕蔑,將一切的不如意歸因于自己不好,對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懼傾向。單親家庭的子女有較為強烈的自卑感,他們感到自己不如別人,悲觀失望。由于對自己的評價偏低,因此他們把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于自己的無能,產生不安、內疚、失望等消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導致自己的整個心理失去平衡。
容易焦慮
對人焦慮是調查與他人接觸時,對困難和失敗的預感程度的指標。單親家庭子女在他們父母親離婚的過程中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攻擊,學習到的是討價還價、相互敵視,因此,他們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jiān)護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緒失調,極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膽中,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應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感到焦慮,缺乏安全感。
- 上一篇:寶寶睡不好是因為沒吃飽嗎
- 下一篇:寶寶放屁都表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