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氣暴躁要如何管理
現在的小孩子脾氣都很大,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脾氣也“大爺”起來。這類孩子動不動就發(fā)脾氣,不合心意就摔東西,家里的“小皇帝”尊稱并非浪得虛名。孩子從小脾氣暴躁,對其的成長和人際關系都是不利的,而家長在孩子的壞脾氣下也傷心傷氣。孩子的脾氣暴躁并非無緣無故,那么為什么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為什么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1、過分溺愛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愛孩子沒有錯,但是過分溺愛,只會助長孩子為所欲為的惡習。家長還是要有威嚴,這樣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孩子的尊重。一個家庭里,最好有“好人”也有“壞人”。如果孩子大吵大鬧家長就隨意聽從,下次只會故計從施,助長了孩子的壞脾氣。
2、遭受挫折
孩子雖小,但也有挫折感和自尊心,內心有想獨立的愿望,慢慢開始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夠自己做主。但是有些家長,總是不顧孩子的想法,做決定時沒有給孩子發(fā)言權。有時在學校里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回家長是孩子最親的人,孩子有氣只能望父母身上出。
3、潛移默化
家長教訓孩子時,總會用一句“好的不學壞的學”。家庭和學校就是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一張白紙的小孩很喜歡模仿大人,學得來也學得快,潛移默化在每個時刻。如果本身的家長或者老師是脾氣暴躁的人,孩子容易模仿他們的行為,漸漸形成了相似的性格。
4、疲憊勞累
造成疲憊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身體不舒服,也可能是睡眠不足,學業(yè)繁重等。孩子情緒不好就容易亂發(fā)脾氣。往往有段時間家長過于照顧,但過了這期間后,孩子少了特殊待遇一時適應不過來,也容易發(fā)脾氣。
面對亂發(fā)脾氣的孩子,家長不要過分溺愛,也不要“以牙還牙”,而是等孩子發(fā)泄后冷靜下來了,平心氣和和孩子談心,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難以被接納的,有話好好說,慢慢引導孩子轉變過來。
孩子脾氣暴躁怎么辦
1、言出必行
你也許會認為:孩子小,偶爾騙騙他沒關系。其實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騙。

我不騙孩子。我還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也不會,爸爸說到做到。這一點很重要,一方面可以獲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樹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
舉個小例子:最初給孩子穿衣服,讓他把手里的東西先放下,他總是哭鬧著不肯,或許他認為我要把東西拿走。經過我慢慢和他交流,并且?guī)状未┖靡路⒖贪褨|西還給他,從此他便很放心地把東西放到自己旁邊或主動交給我。
2、始終如一
盡量做到始終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維、判斷的混亂。處理同樣的事件要給出同樣的標準,如果你今天允許孩子這么做,明天沒有任何理由卻告訴他不行,就會造成混亂。
你或許會忘記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絕對不會忘。久而久之,你會發(fā)現自己的命令很難貫徹。是孩子任性嗎?其實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3、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即使父母,也無權要求他們事事按照你的意愿來做,即使你是為了他好。比如:你認為他該睡覺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讓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強加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不但開心、樂觀,還能養(yǎng)成獨立、有主見的性格。
4、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無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無法滿足時,如果他哭鬧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滿足他嗎?恰恰相反。對于孩子的無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滿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協(xié)。否則只會使同樣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當你對孩子說「不行」、「不能做」時,孩子往往不會馬上放棄他的行動,他會一邊看著你,一邊繼續(xù)試探你是否真的不讓他做。這時,你應該堅決地走過去,把孩子抱開,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繼續(xù)坐在那里,重復說著「不行」,持續(xù)與孩子的較量。孩子從你堅決的態(tài)度上,可以知道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結語:對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能放松,否則,最后吃虧的還是孩子。對就是對,錯就隨錯,一定不要太溺愛了。這對他們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還是要有威嚴,這樣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受到孩子的尊重。一個家庭里,最好有“好人”也有“壞人”。如果孩子大吵大鬧家長就隨意聽從,下次只會故計從施,助長了孩子的壞脾氣。
- 上一篇:幾款可以和孩子親子互動的小方法
- 下一篇:家長該怎樣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