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可通過口腔清潔、藥物治療、齦下刮治、翻瓣手術、植骨手術等方式治療。牙周病通常由牙菌斑堆積、牙結石刺激、咬合創(chuàng)傷、內分泌失調、遺傳等因素引起。
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配合牙線清除鄰面菌斑,必要時使用沖牙器輔助清潔。定期接受專業(yè)潔治去除齦上結石,每6-12個月進行預防性維護??谇磺鍧嵭栝L期堅持,能有效控制牙齦炎癥進展。
急性期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局部緩釋給藥,或口服甲硝唑片控制厭氧菌感染。伴牙齦出血者可短期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重度炎癥可聯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藥物治療需配合機械清創(chuàng),避免長期濫用抗生素。
采用超聲刮治器與手工刮匙清除牙周袋內菌斑結石,必要時配合根面平整術。深度超過5毫米的牙周袋需分次治療,術后可能出現牙齒敏感癥狀。該治療能消除袋內感染源,促進牙周組織再附著。
適用于深牙周袋經基礎治療無效者,通過翻開牙齦瓣直視下徹底清創(chuàng),修整病變骨組織。術后需使用復方硼砂含漱液預防感染,配合鹽酸多西環(huán)素片促進組織愈合。該術式能有效降低牙周袋深度,改善牙槽骨吸收。
針對重度骨缺損病例,采用異體骨粉或生物材料進行骨增量,必要時結合引導組織再生膜技術。術后需避免術區(qū)咀嚼3-6個月,定期拍攝X線片評估成骨效果。該治療能恢復牙槽骨高度,延長患牙使用壽命。
牙周病患者應戒煙限酒,控制血糖血壓等系統性疾病。日常選用含氟牙膏與軟毛牙刷,避免橫向用力刷牙。增加維生素C與鈣質攝入,適量食用蘋果、胡蘿卜等需咀嚼的蔬果刺激牙齦血液循環(huán)。建議每3-6個月復查牙周狀況,早中期病變通過規(guī)范治療可有效控制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