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異物梗阻容易發(fā)生在嬰幼兒、老年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吞咽功能障礙者以及醉酒或意識不清的人群中。氣道異物梗阻是指食物、玩具碎片等物體誤入氣管或支氣管,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需及時處理以避免嚴重后果。
嬰幼兒喉部發(fā)育不完善,吞咽協調能力較差,且常有將小物件放入口中的習慣。常見的梗阻物包括堅果、果凍、玩具零件等。家長需避免給3歲以下兒童喂食硬質小塊食物,玩具應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并加強看護。
老年人因咽喉肌肉松弛、咳嗽反射減弱,進食時易發(fā)生誤吸。牙齒缺失者咀嚼不充分會增加風險。建議進食時保持坐姿,將食物切成小塊,避免邊說話邊進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礎病的老人更需警惕。
腦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會導致吞咽反射異常。這類患者可能出現隱性誤吸,表現為反復肺部感染。需進行吞咽功能評估,必要時采用糊狀食物,進食時頭部前傾,吞咽后輕咳數下以清除殘留。
頭頸部腫瘤術后、食管狹窄等存在結構性吞咽異常的人群,食物易誤入氣道。建議調整食物質地至軟爛,使用增稠劑,采用少量多次的進食方式。嚴重者需通過胃造瘺進行腸內營養(yǎng)支持。
酒精或藥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時,咽喉保護性反射消失,嘔吐物或食物可能阻塞氣道。應避免給意識模糊者喂食,醉酒者需保持側臥位。急救時可使用海姆立克手法清除異物。
預防氣道異物梗阻需針對不同人群采取相應措施。嬰幼兒應遠離小顆粒物品,老年人進食需專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要定期評估吞咽功能。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至關重要,一旦發(fā)生嚴重梗阻且患者失去反應,需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并呼叫急救。日常避免進食時說笑或匆忙吞咽,選擇適合咀嚼能力的食物質地,有基礎疾病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防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