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老繭可通過溫水泡腳、物理磨除、藥物軟化、激光治療、手術(shù)切除等方式徹底去除。老繭通常由長期摩擦壓迫、足部畸形、行走姿勢不當、皮膚干燥、足癬反復刺激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40-45℃溫水浸泡足部15-20分鐘,可軟化角質(zhì)層。浸泡后配合浮石或磨腳器輕柔摩擦,避免用力過度導致皮膚損傷。該方法適用于輕度老繭,需長期堅持。糖尿病患者浸泡前需測試水溫,防止燙傷。
使用磨腳板或電動磨足器去除表層增厚角質(zhì),操作時保持器械與皮膚呈45度角單向打磨。每周進行1-2次,打磨后涂抹尿素軟膏保持濕潤。注意避開正常皮膚,出現(xiàn)疼痛或出血應立即停止。伴有足癬者需消毒器械防止交叉感染。
可選用含水楊酸、尿素成分的角質(zhì)軟化劑如復方水楊酸軟膏、尿素維E乳膏,每日涂抹后封包6-8小時。藥物能溶解角質(zhì)細胞間連接,促進老繭脫落。使用期間觀察皮膚是否出現(xiàn)紅腫過敏,避免藥物接觸眼睛及黏膜。孕婦慎用水楊酸制劑。
二氧化碳激光可精準汽化角質(zhì)增生組織,治療深度可控且出血少。適用于頑固性老繭,需2-3次治療間隔4周。術(shù)后保持創(chuàng)面干燥,涂抹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治療前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礙等禁忌證。
對合并足部骨突畸形的嚴重老繭,需行骨贅切除或足趾矯形手術(shù)。術(shù)后穿減壓鞋墊,避免局部受壓復發(fā)。手術(shù)風險包括感染、疤痕增生等,需嚴格評估適應癥。神經(jīng)性足潰瘍患者需先控制原發(fā)病。
日常應選擇寬松透氣的鞋襪,避免高跟鞋或硬底鞋長期穿著。行走時注意分散足底壓力,可使用硅膠減壓貼保護易摩擦部位。每日清洗后涂抹含神經(jīng)酰胺的保濕霜,定期修剪過厚角質(zhì)。若老繭伴隨疼痛、滲液或顏色改變,需及時就醫(yī)排除胼胝體潰瘍或病毒感染。糖尿病患者需每季度進行足部專業(yè)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