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償期和失代償期是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功能狀態(tài)的兩種不同階段,代償期指機體通過自身調節(jié)可維持基本功能,失代償期則表明調節(jié)機制失效并出現明顯功能障礙。
代償期階段,器官或系統在損傷或疾病影響下仍能通過增強其他部分的工作效率或改變代謝方式維持正常功能。例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代償期可能出現心肌肥厚以增強收縮力,或通過加快心率維持心輸出量,此時患者可能僅表現為輕度活動后氣促,日?;顒硬皇芟蕖?a target="_blank">肝硬化代償期患者肝臟雖存在纖維化,但剩余肝細胞仍能完成解毒、合成等關鍵功能,臨床可能僅存在輕度乏力或食欲減退。
失代償期意味著代償機制已無法彌補功能損害,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和并發(fā)癥。心力衰竭失代償期患者會出現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甚至肺水腫,肝硬化失代償期則表現為腹水、肝性腦病或消化道大出血。此時實驗室檢查可見明顯異常,如心力衰竭患者的腦鈉肽水平顯著升高,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下降和凝血功能異常。
患者應定期監(jiān)測體重、尿量等指標,限制鈉鹽攝入并避免過度勞累。出現下肢水腫加重、意識狀態(tài)改變等失代償征兆時需立即就醫(yī),由醫(yī)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利尿劑劑量或進行腹腔穿刺等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