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可能由牙周炎、外傷、骨質疏松、妊娠期牙齦炎、頜骨腫瘤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牙周治療、固定術、藥物干預、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
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常見原因,與牙菌斑堆積導致牙槽骨吸收有關?;颊叱0殡S牙齦出血、口臭、牙縫增寬等癥狀。需進行齦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術清除菌斑,配合使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甲硝唑口頰片、西吡氯銨含漱液控制感染。日常使用牙線及沖牙器清潔牙間隙。
撞擊或咬硬物可能導致牙周膜損傷或牙根折斷,表現為牙齒晃動伴咬合痛。輕度損傷可通過樹脂夾板固定2-4周,重度斷裂需根管治療后行樁冠修復。急性期可冷敷緩解腫脹,避免用患側咀嚼。
絕經后女性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易出現頜骨密度降低,導致牙齒支撐力下降。建議檢測骨密度,補充碳酸鈣D3片、阿侖膦酸鈉維D3片,配合抗骨質疏松治療。增加奶制品、深綠色蔬菜攝入。
孕期激素變化會使牙齦血管通透性增加,引發(fā)牙齦增生和牙齒松動。分娩后多可自行緩解,期間可用氯化鈉注射液含漱,選擇軟毛牙刷輕柔清潔。需監(jiān)測血糖排除妊娠糖尿病影響。
成釉細胞瘤或骨肉瘤等占位性病變會破壞牙槽骨結構。需通過CBCT明確范圍,手術切除后視情況行頜骨重建。術后可能出現下唇麻木等神經癥狀,需定期復查影像學。
日常應每年進行口腔檢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控制每日糖分攝入。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管理,吸煙者建議戒煙以降低牙周病風險。出現持續(xù)松動、牙齦化膿或牙齒移位時,須及時就診口腔外科或牙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