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消化道出血是否危險需根據出血量和病因判斷。少量出血可能由輕微胃腸黏膜損傷引起,通常不嚴重;大量出血或伴隨嘔血、黑便、面色蒼白等癥狀時,可能提示消化道潰瘍、腸套疊等急癥,需立即就醫(yī)。
消化道少量滲血常見于喂養(yǎng)不當或食物過敏,表現為大便帶少量血絲,寶寶精神狀態(tài)通常不受影響。這種情況可通過調整喂養(yǎng)方式或暫停可疑過敏食物改善,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蒙脫石散等胃腸黏膜保護劑。若出血與肛裂有關,溫水坐浴和涂抹紅霉素軟膏有助于緩解。
嘔鮮血或排柏油樣黑便屬于危急情況,可能由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胃十二指腸潰瘍導致。腸套疊引起的出血多伴隨陣發(fā)性哭鬧、嘔吐及腹部包塊,需通過空氣灌腸或手術復位。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可能引發(fā)廣泛出血點伴消化道出血,需輸注血小板等緊急處理。早產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會出現血便、腹脹及感染性休克,需禁食和抗感染治療。
發(fā)現寶寶消化道出血后,家長應記錄出血次數、性狀及伴隨癥狀,避免擅自使用止血藥物。母乳喂養(yǎng)期間母親需忌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養(yǎng)可嘗試水解蛋白奶粉。就醫(yī)時需向醫(yī)生詳細說明出血前飲食、用藥史及家族出血性疾病史,配合完成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及影像學檢查?;謴推趹o予溫涼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定期復查血紅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