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臨床上溶栓治療已被肺栓塞廣泛使用,給了很多患者生命帶來了希望,溶栓治療肺栓塞能迅速溶解及清除肺動脈血栓,改善肺組織灌注,降低肺動脈高壓,可以迅速糾正急性肺栓塞所致右心室功能不全,能降低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和復發(fā)率,也能降低慢性肺動脈高壓的發(fā)生率,那么,早期肺栓塞怎么辦?
1、溶栓前必須確定診斷,可用無創(chuàng)方法,如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或加通氣)掃描及增強CT,必要時做肺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診斷。有時患者病情不允許搬動去做進一步檢查或醫(yī)院無必要的設備去確診,此時主要依靠臨床做出評估,最重要的是詢問提示肺栓塞的癥狀,觀察頸靜脈,做下肢深靜脈檢查,結合心電圖、X線胸片及動脈血氣等改變,認真全面做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經胸和食管)去發(fā)現肺栓塞的直接與間接征象,并為排除需鑒別的疾病做出判斷。
2、急性肺栓塞最適宜的溶栓時間窗與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肺栓塞溶栓的主要目的是溶解血栓,而不完全是保護肺組織,因肺組織有雙重血運供給,并又可直接從肺泡攝氧,故肺組織缺氧壞死一般多不發(fā)生,即使發(fā)生也相對較輕。因此,只要血栓尚未機化均有血栓溶解的機會。應該說,發(fā)病后或復發(fā)后愈早溶栓效果愈好,最初溶栓時間限在5天以內,后來發(fā)現第6~14天溶栓也有一定療效,故現已將肺栓塞的溶栓時間窗延長至14天。
3、審慎考慮溶栓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特別要仔細采集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史,如有無發(fā)作性右或左手無力,說話困難,頭痛,視覺改變等和相關治療史及其他禁忌證。
4、溶栓前檢驗血型和備血,輸血時要濾出庫存血血塊。
5、溶栓前用一套管針做靜脈穿刺,保留此靜脈通道至溶栓結束后第2天,此間避免做靜脈、動脈穿刺和有創(chuàng)檢查。
6、選擇任一溶栓藥均可,國內應用較多的是尿激酶。阿替普酶(rt-PA)的作用似略好于其他兩種,但價格較貴。藥物劑量通常按體重調節(jié)。一般經外周靜脈給藥,Verstraete等比較了34例肺栓塞患者阿替普酶(rt-PA)周圍靜脈與肺動脈內給藥的結果,未發(fā)現肺動脈內給藥比周圍靜脈給藥更優(yōu)越,兩個用藥途徑的溶栓速度,出血及周身溶栓狀態(tài)均相似。但在一些特殊情況,如有相對禁忌證或潛在出血的患者肺動脈內給藥劑量較小可達到與周身大劑量給藥相同的效果,出血的危險性也相對較小,但需做心導管檢查,增加穿刺部位的出血。
7、溶栓過程盡量減少患者搬動。
8、與心肌梗死不同,肺栓塞溶栓過程不用肝素,溶栓藥劑量固定,故不需監(jiān)測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纖維蛋白原水平或其他凝血指標。溶栓完成后應測APTT,如小于對照值2.0倍(或<80秒)開始應用肝素(不用負荷劑量),APTT維持在對照值的1.5~2.0倍,如大于2.0倍則每2~4小時測1次APTT,直至治療范圍再開始使用肝素。如不能及時測定APTT,可于溶栓結束后即刻給予肝素,再根據APTT調整劑量。
肺栓塞可通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綜合判斷。肺栓塞通常由深靜脈血栓形成、長期臥床、惡性腫瘤、妊娠...
下腔靜脈血栓引發(fā)肺栓塞需通過抗凝治療、溶栓治療、手術取栓、放置下腔靜脈濾器、氧療等方式干預。肺栓塞通常由靜脈血流...
崴腳一般不會直接引起肺栓塞,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間接誘發(fā)。肺栓塞多由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而崴腳后長期制動可能...
慢性肺栓塞是指血栓或其他物質長期反復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的疾病,屬于肺栓塞的遷延性表現,可能由深靜脈血栓脫落、腫瘤...
肺栓塞介入治療通常在患者出現中重度肺栓塞、存在溶栓禁忌或溶栓失敗時考慮實施。介入治療主要包括導管碎栓抽吸、機械取...
呼吸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肺栓塞。肺栓塞患者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輕微氣促或無典型癥狀,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保持正常呼吸頻率。 ...
肺栓塞引起的胸痛可能與肺動脈阻塞、心肌缺血、胸膜刺激、炎癥反應、神經反射等因素有關。肺栓塞通常由下肢深靜脈血栓脫...
肺栓塞患者通常需要打肚皮針,即皮下注射抗凝藥物。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的急癥,抗凝治療是核心措施...
肺栓塞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服藥,具體用藥時長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復發(fā)風險及個體差異決定。肺栓塞主要由靜脈血栓形成導致...
肺栓塞通常采用抗凝治療而非溶栓治療,主要考慮出血風險、病情嚴重程度及患者個體差異等因素。抗凝治療能有效預防血栓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