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外陰濕疹在中醫(yī)上屬“陰蟲匿”,臨床表現為大小陰唇及陰阜部皮膚瘙癢、紅斑、潮濕伴皮膚色素減低、滲出及結痂、糜爛、皮疹、皸裂、皮膚增厚。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采用外陰濕疹熏洗方治療,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外陰濕疹熏洗方
藥物組成:苦參、女貞子、黃柏、川椒、白鮮皮各15克,地膚子、野菊花、土茯苓、蛇床子各30克,蒲公英10克,明礬20克。加水3000毫升煎湯,過濾去渣,趁熱先熏后洗再坐浴,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7天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注意事項
熏洗治療前患者應咨詢中醫(yī)師,了解藥物的煎制方法,使用注意事項;調節(jié)好室溫,以免著涼,保持室溫夏天為26℃~28℃,冬天為18℃~22℃;熏洗前應排便,飲溫開水300ml。熏洗治療中如里出現不適癥狀,應該暫停,休息片刻后再進行,在熏洗過程中應該將藥液溫度控制在50℃~60℃,以皮膚局部紅潤,感覺舒適為宜,可隨時用手感覺水溫,溫度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也不宜過低,以免影響療效。在熏洗治療期間患者應忌食辛辣飲食及控制魚、蝦、蟹、海鮮等,應多食蔬菜、水果。穿寬松內衣,不要穿化纖、羽毛、皮毛制品,平時不用衛(wèi)生護墊,在經期使用衛(wèi)生巾,必須注意經常更換,一般3~4小時更換1次,以保持外陰皮膚的干爽。避免過度搔抓、摩擦及熱水燙洗,不能用強堿肥皂外洗。
外耳濕疹是一種發(fā)生于外耳道及耳廓皮膚的過敏性炎癥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瘙癢、紅斑、脫屑等癥狀。外耳濕疹可能與遺傳因素...
外耳濕疹通常能治好,但容易復發(fā)。外耳濕疹可能與過敏、感染、局部刺激等因素有關,表現為耳部皮膚瘙癢、紅腫、脫屑等癥...
濕疹冒白尖可能與繼發(fā)感染、膿皰型濕疹或接觸性皮炎有關。 濕疹冒白尖通常提示局部炎癥加重或存在細菌感染。膿皰型濕疹...
寶寶嘴角濕疹可能與遺傳因素、過敏反應、局部刺激等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可能增加寶寶發(fā)生濕疹的概率,若父母有過敏性疾...
耳道濕疹和中耳炎可通過發(fā)病部位、癥狀表現及病因進行區(qū)分。耳道濕疹是外耳道皮膚炎癥,中耳炎則是中耳腔的感染性疾病。...
濕疹的成因可能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刺激、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有關。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癥性疾病,遺傳因素在發(fā)病中起重...
外陰濕疹可能由遺傳因素、局部刺激、過敏反應、感染因素、內分泌失調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護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
住海邊不一定會得濕疹,但潮濕環(huán)境可能增加濕疹發(fā)病概率。濕疹通常由遺傳因素、環(huán)境刺激、皮膚屏障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
陰囊濕疹不吃藥可能自愈,但需結合病情嚴重程度判斷。輕度濕疹通過生活護理可緩解,中重度濕疹通常需要藥物干預。 陰囊...
柏可芬一般是指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可用于治療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濕疹的治療藥物主要有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