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最主要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但放療后反應與并發(fā)癥也相應增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為治療中常見的急性反應,常在放射治療2~3周后出現(xiàn),隨著放射治療劑量的增加其發(fā)生率可達到100%。
癥狀發(fā)生后,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輕微狀態(tài)下可見口咽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或白膜形成,嚴重者則影響到患者的吞咽、語言及睡眠,降低患者對放射治療的耐受能力,甚至造成治療的中斷。
因此,對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患者應改善口腔衛(wèi)生狀況,戒煙戒酒,忌吃刺激性食物,同時對口腔炎癥進行治療,填補淺度的齲齒,拔出深度齲齒和殘根,等7~10天創(chuàng)口愈合后開始照射,每天堅持用含氟牙膏刷牙2~3次,注意動作要輕緩,以免碰傷口腔黏膜等。
2.飯前及睡前用0.03%呋喃西林和3%NaHCO3交替漱口,可有效防治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的感染,而每日用3%NaHCO3溶液漱口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
3.要有意識的調節(jié)口腔酸堿度,正常的口腔酸堿度PH值應在6.2~7.2之間,若PH值偏高,可用2%~4%硼酸溶液漱口,若PH偏低可選用1%~4%NaHCO3溶液,同時伴有口臭或口腔出血者可給予1%~3%H2O2溶液交替漱口。
早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通常較長,5年生存率可達較高水平。 早期鼻咽癌指腫瘤局限在鼻咽部且未發(fā)生遠處轉移的階段。腫...
鼻咽癌可能與遺傳因素、EB病毒感染以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 鼻咽癌是一種發(fā)生在鼻咽部的惡性腫瘤,遺傳因素在鼻咽癌發(fā)病中...
鼻咽癌的治療通常需要結合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等綜合手段。 鼻咽癌可能與EB病毒感染、遺傳因素、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等...
鼻咽癌多發(fā)性骨轉移通常需要綜合治療,包括放療、化療及靶向治療等。 鼻咽癌多發(fā)性骨轉移可能與腫瘤細胞通過血液或淋巴...
鼻咽癌可通過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等方式治療。 鼻咽癌可能與EB病毒感染、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等因素有關,通...
鼻咽癌的發(fā)生可能與遺傳因素、EB病毒感染、環(huán)境因素有關。 鼻咽癌具有家族聚集性,部分患者存在特定基因突變。EB病...
鼻咽癌轉移可能與腫瘤細胞侵襲淋巴系統(tǒng)、血行播散及局部浸潤等因素有關。 鼻咽癌轉移通常首先通過淋巴系統(tǒng)擴散,常見表...
鼻咽癌的檢查通常需要掛耳鼻咽喉科或腫瘤科。 鼻咽癌的檢查需要由專業(yè)醫(y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耳鼻咽喉科醫(yī)生能夠通過鼻咽...
鼻咽癌可能與遺傳因素、EB病毒感染、長期接觸有害物質等因素有關。 鼻咽癌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
鼻咽癌放療后可能出現(xiàn)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放射性中耳炎、放射性腦病等后遺癥。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放療后常見的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