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冷又腹瀉可通過調整飲食、熱敷腹部、補充水分、服用藥物、就醫(yī)檢查等方式治療。胃冷又腹瀉通常由飲食不當、腹部受涼、胃腸功能紊亂、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等原因引起。
胃冷又腹瀉時需避免生冷、辛辣、油膩食物,選擇溫熱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小米粥、山藥粥、藕粉等。少量多餐減輕胃腸負擔,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避免油炸燒烤??蛇m量飲用紅糖姜茶暖胃止瀉,但糖尿病患者慎用。
用熱水袋或暖寶寶隔著衣物熱敷臍周部位,溫度控制在40-50攝氏度,每次15-20分鐘。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胃腸痙攣,改善胃部冷痛感。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嬰幼兒、糖尿病患者及皮膚感覺異常者慎用。
腹瀉會導致水分和電解質大量丟失,需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口服補液鹽或米湯,每次50-100毫升。嚴重脫水時可出現尿量減少、口干舌燥等癥狀,兒童可能出現哭時無淚、囟門凹陷,需及時就醫(yī)靜脈補液。
蒙脫石散能吸附腸道毒素保護黏膜,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可調節(jié)腸道菌群,消旋山莨菪堿片可緩解胃腸痙攣。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聯用止瀉藥與抗生素。服藥期間忌食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觀察大便性狀變化。
若伴隨發(fā)熱、膿血便、持續(xù)嘔吐或腹瀉超過3天,需進行血常規(guī)、糞便常規(guī)、腹部超聲等檢查。急性胃腸炎需用諾氟沙星膠囊抗感染,慢性胃炎可能需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抑酸治療。嬰幼兒、孕婦及老年人出現癥狀應優(yōu)先就診。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空調直吹或睡臥涼席。規(guī)律進食定時定量,飯后半小時內不宜平臥。適當進行散步等溫和運動促進胃腸蠕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腹瀉。長期反復發(fā)作需完善胃腸鏡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保持情緒穩(wěn)定減少功能性胃腸病發(f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