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兩者并非等同關系。冠心病可能導致心肌缺血或梗死,長期未控制可發(fā)展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臟泵血功能受損的終末階段,可由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病等多種疾病引起。
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時,心肌供血不足引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反復心肌缺血會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和纖維化,心臟收縮功能逐漸下降。部分患者出現心室重構,心臟擴大變形,最終進入心力衰竭階段。冠心病相關心力衰竭多表現為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常見癥狀包括活動后氣促、夜間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
非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常見于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持續(xù)高壓狀態(tài)使心肌代償性肥厚,后期出現舒張功能障礙。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心臟擴大伴收縮無力,酒精性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也可直接損傷心肌。心臟瓣膜病如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等,通過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力衰竭。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代謝異常也會影響心肌能量供應。
冠心病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心功能,出現活動耐力下降、夜間憋醒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刂蒲獕貉茄?,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飲食,遵醫(y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心力衰竭患者需限制每日飲水量,記錄出入量,避免感染和過度輸液。適當進行心肺康復訓練,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運動強度。出現呼吸困難加重、下肢水腫明顯或體重短期增加時,應立即聯(lián)系心血管??漆t(yī)生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