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主要有肺部疾病、心臟疾病、神經(jīng)肌肉疾病、中毒或藥物因素、外傷或手術(shù)并發(fā)癥等。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種原因?qū)е路瓮夂蛽Q氣功能嚴重障礙,使機體在靜息狀態(tài)下也不能維持足夠的氣體交換,導致低氧血癥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癥,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
肺部疾病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最常見的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重癥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栓塞、肺水腫等均可導致急性呼吸衰竭。這些疾病可能造成肺泡通氣不足、彌散障礙或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治療需針對原發(fā)病,如使用頭孢呋辛酯片抗感染、氨茶堿注射液解除支氣管痙攣、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控制炎癥反應。
急性左心衰竭、心包填塞、嚴重心律失常等心臟疾病可導致心源性肺水腫,影響氣體交換功能。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可能引起心輸出量急劇下降,導致組織缺氧。治療需使用呋塞米注射液減輕心臟負荷、硝酸甘油注射液擴張血管、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增強心肌收縮力,同時積極處理原發(fā)心臟疾病。
重癥肌無力危象、吉蘭-巴雷綜合征、脊髓損傷等神經(jīng)肌肉疾病可導致呼吸肌麻痹或無力,使通氣功能嚴重受損。有機磷中毒、肉毒中毒等也可引起呼吸肌麻痹。治療需使用新斯的明注射液改善神經(jīng)肌肉傳導,必要時進行機械通氣支持,同時針對病因使用相應解毒劑如阿托品注射液。
一氧化碳中毒、鎮(zhèn)靜催眠藥過量、阿片類藥物中毒等可抑制呼吸中樞,導致通氣不足。某些工業(yè)毒物如氰化物可干擾細胞氧利用。治療需立即脫離中毒環(huán)境,使用納洛酮注射液拮抗阿片類藥物,高壓氧治療一氧化碳中毒,同時給予呼吸支持。
嚴重胸部外傷、多發(fā)性肋骨骨折、氣胸、血胸等可直接損傷呼吸系統(tǒng)。大型手術(shù)后肺不張、誤吸、麻醉藥物殘留等也可能導致急性呼吸衰竭。治療需處理原發(fā)創(chuàng)傷,如胸腔閉式引流治療氣胸,使用頭孢曲松鈉預防感染,必要時進行機械通氣。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劇烈活動加重缺氧。飲食宜選擇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過飽影響呼吸。嚴格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復查血氣分析,監(jiān)測氧合情況。戒煙并避免二手煙,注意保暖預防呼吸道感染。出現(xiàn)呼吸困難加重、意識改變等應立即就醫(yī)。對于長期臥床患者,家屬需協(xié)助翻身拍背,預防壓瘡和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