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干裂起硬皮可能與皮膚干燥、真菌感染、維生素缺乏、糖尿病或遺傳因素有關(guān)。常見原因包括皮膚屏障受損、足癬、維生素A或E缺乏、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以及掌跖角化癥等遺傳性疾病。
長期摩擦或氣候干燥會導致腳底角質(zhì)層水分流失,表現(xiàn)為局部脫屑、皸裂。日常需減少堿性肥皂使用,每日涂抹含尿素或乳酸的潤膚霜,嚴重時可短期使用水楊酸軟膏軟化角質(zhì)。
紅色毛癬菌等真菌侵襲足底皮膚會引起角化過度型足癬,伴隨鱗屑增厚和皸裂疼痛。確診需真菌鏡檢,可外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或酮康唑軟膏,頑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膠囊。
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皮膚角化異常,維生素E不足影響皮脂分泌。建議增加動物肝臟、深色蔬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必要時補充維生素AD軟膠囊或維生素E膠丸。
長期高血糖損傷周圍神經(jīng)和微血管,造成足部汗腺萎縮和皮膚干裂。需嚴格控糖并檢查神經(jīng)病變,使用甲鈷胺片營養(yǎng)神經(jīng),裂口處涂抹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
掌跖角化癥等遺傳疾病表現(xiàn)為足底對稱性厚繭和深裂口。需長期使用維A酸乳膏改善角化,嚴重時采用阿維A膠囊系統(tǒng)治療,日常穿減壓鞋墊減少摩擦刺激。
建議每日溫水泡腳后及時擦干,避免赤足行走。選擇透氣棉襪和寬松鞋具,室內(nèi)濕度維持在40%-60%。若裂口出血、化膿或伴隨其他部位皮膚病變,需盡早就醫(yī)排除系統(tǒng)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應定期進行足部檢查,預防感染性并發(fā)癥。